
[(of armor)round-shaped breast protector] 铠甲上保護胸部的圓形金屬片
古代鑲嵌在戰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銅鏡。《三國演義》第六回:“鬥到數合, 蓋 揮鞭打 瑁 ,正在護心鏡。” 魯迅 《野草·這樣的戰士》:“他們都在胸前放着護心鏡,就為自己也深信心在胸膛中央的事作證。”亦省稱“ 護鏡 ”。《水浒傳》第七十回:“ 張清 望後趕來,手取石子,看 燕順 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
護心鏡是一種古代防護裝備,其含義和應用可分為以下方面:
護心鏡是铠甲上用于保護胸背部的圓形金屬片,多見于古代戰甲,主要用于防禦箭矢等攻擊。其名稱來源于“保護心髒”的核心功能,材質多為銅制,表面光滑且較厚,可緩沖或轉移正面沖擊。
部分現代語境下,“護心鏡”被引申為心理層面的保護屏障,比喻抵禦外界幹擾、保持内心專注的能力,但此用法非主流。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記載或文學引用,可參考《三國演義》《水浒傳》等典籍或相關學術研究。
《護心鏡》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象征物品,常用于宗教儀式中或佩戴在身上以求祥瑞平安。護心鏡一詞由兩個字組成:護和心,意為保護心靈、淨化心境的一種道具。
護心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護心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的道家思想。在道家的觀念中,人的心靈是重要的,它代表着個體的意識和智慧,而心靈的和諧與平靜對于個人的修煉和生活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護心鏡在繁體中文中通常寫作「護心鏡」,字形更加複雜。繁體字「護」的部首為⺾,共19畫;「心」的部首為⺗,共4畫;「鏡」的部首為金,共8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形狀經曆了多次變化,所以「護心鏡」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在古代文獻中,關于護心鏡的确切文字描述并不多見。
以下是「護心鏡」的例句:
護心鏡相關的組詞有:護身符、護身披風、護身符咒語等。
護心鏡的近義詞可以是心靈護衛、護心法器等。護心鏡的反義詞則在這個上下文中并不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