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名。似琵琶,亦名“渾不似”、“火不思”。 清 方以智 《通雅·樂器》:“火不思,即今之琥珀詞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樂器》:“火不思制如琵琶……今 山 、 陝 、 中州 皆彈琥珀詞,其製似之,蓋渾不似之轉語也。”
“琥珀詞”是一個古代樂器名稱,其解釋如下:
“琥珀詞”是一種傳統彈撥樂器,形制與琵琶相似,在曆史上也被稱為“渾不似”或“火不思”。這一名稱最早見于清代學者方以智的《通雅·樂器》,其中提到“火不思,即今之琥珀詞也”,并描述其形制如琵琶,流行于山西、陝西、中原等地。
需注意“琥珀詞”與“琥珀”的區别:後者指樹脂化石(松柏科植物樹脂經千萬年形成,含昆蟲或植物碎屑),屬天然有機寶石。兩者雖名稱相似,但指向完全不同領域。
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記載與語言學考據,主要來源為《通雅·樂器》及相關辭書解釋。
琥珀詞(hú pò cí)是指用琥珀制成的各種器物。琥珀是一種寶貴的化石樹脂,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觀,通常呈黃色或褐色。它不僅用于制作珠寶,還可以用來制作各種裝飾品和工藝品。
琥珀詞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和珀(pò),分别代表着寶石和寶貴的意義。總共包含9個筆畫。
琥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說文解字》中,意為“寶玉之類”。在古代,琥珀在中國被廣泛用作貴重的飾品和工藝品,被視為珍寶。因此,琥珀詞也成為了代表奢華和珍貴的象征。
琥珀詞的繁體字是琥珀詞。
在古代,琥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琥珀的字形為“王”和“本”組成。但隨着演變和演變,現代漢字中的部分字形已經發生了變化。
1. 這個琥珀手鍊是我從古城帶回來的紀念品。
2. 她戴着一串琥珀項鍊,顯得格外高貴。
琥珀首飾、琥珀工藝、琥珀手鍊、琥珀戒指、琥珀挂件、琥珀玩具
琥珀的近義詞有琉璃、水晶、瑪瑙、珍珠等。
琥珀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彙,因為琥珀是一種獨特的材料,沒有直接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