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申的意思、獲申的詳細解釋
獲申的解釋
猶言得以表達。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至洛陽谒五陵表》:“墳塋幽淪,百年荒翳,天衢開泰,情禮獲申,故老掩涕,三軍悽感。”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鉅平 之懇誠必固, 永昌 之丹慊獲申。”
詞語分解
- 獲的解釋 獲 (獲⑤穫) ò 打獵得到的禽獸:獵獲。 得到,取得:獲得。獲獎。獲悉。如獲至寶。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臧獲。 能得到機會或空閑:不獲面辭。 收割莊稼:收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申的解釋 申 ē 地支的第九位,屬猴。 用于記時: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 陳述,說明:申述。申斥。申辯。申冤。三令五申。申請。申報。 重複,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中國上海市的别稱。 姓。 筆畫
專業解析
“獲申”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相對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要結合構成它的單字“獲”和“申”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語料庫分析,其核心含義如下:
-
獲得申訴/表達的機會或結果:
- “獲” 的核心義項是“得到”、“取得”(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申” 的核心義項是“說明”、“陳述”、“表達”(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引申為“申訴”、“申辯”、“申報”等。
- 因此,“獲申”最常表示“獲得申訴(冤屈、訴求)的機會” 或“(訴求、願望)得到表達、陳述并被接受或實現”。
- 例句參考: “冤情終獲申雪”(冤屈最終得到申訴和昭雪)。 “其合理訴求獲申。”(他的合理訴求得到了表達/受理/滿足)。
-
獲得伸展/施展(較少用):
- “申” 古義有“舒展”、“伸展”的意思(如《說文解字》對“申”的解釋)。
- 在這個意義上,“獲申”可理解為“獲得伸展、施展(才能、抱負等)的空間或機會”。不過,這個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非常少見,更常見的表達是“獲伸”或直接用“得以施展”。
- 例句參考(古語或仿古): “壯志未獲申。”(宏偉的志向未能得到伸展/實現)。
在現代漢語規範使用中,“獲申”一詞的主要含義是“獲得申訴、表達(訴求、意見等)的機會,并(常指)得到受理或實現”。它強調的是一個從“未被表達/未被受理”到“得以表達/得到受理”的過程和結果。其核心在于“申”的“陳述、申訴”義項與“獲”的“得到”義項的結合。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獲”和“申”的權威解釋進行綜合推導。
- 對“申”古義的參考來源于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例句參考基于現代漢語語料庫(如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中類似結構的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獲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為“得以表達或實現”,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情感、訴求或禮制的傳達。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獲申”由“獲”(獲得)和“申”(申述、表達)組成,字面意為“獲得表達的機會”,引申為情感、意願或禮制得以充分展現或實現。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南朝時期的奏表、文書中,用于強調在特定情境下情感或訴求的傳達:
- 南朝宋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谒五陵表》
描述洛陽五陵荒廢後得以修繕,情感與禮制“獲申”,令故老與軍隊感動。
- 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通過“獲申”強調懇切誠意的最終實現。
三、現代適用性
“獲申”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但可通過其結構理解類似表達,如“訴求得以申明”“情感得以抒發”等。研究古文或曆史文獻時需結合上下文,體會其語境中的鄭重與正式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財薄域北窗高卧悲哭箯輿别樣補天參展闡校成趣丹元答揚丁丁當當梵莢狗吠不驚故作姿态海水不可鬥量桁楊刀鋸涸鲋得水鴻篇巨著華英绛雰奸言監獄膠牙饧疾脈極目遠眺驚魂九能開天來下雷填流塵濾鍋酶原緬緬妙句女好旁指曲谕齊量親吏七品茶認色日沒三虞深根固本升造涉水靴時化鼠須管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龆發題刻亭子間外秧兒文襄無隄烏嗥詳死小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