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攻的武器。《宋書·武帝紀上》:“因風水之勢,賊艦悉泊西岸,岸上軍先備火具,乃投火焚之,煙爓漲天,賊衆大敗。”《宋史·忠義傳五·邊居誼》:“ 呂文煥 麾兵攻城,以火具卻之。”
(2).救火的工具。《元史·刑法志四》:“諸城郭人民,隣甲相保,門置水甕,積水相盈,家設火具,每物須備。”
“火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火攻的武器
指古代戰争中用于火攻的器械或裝備。例如《宋書·武帝紀上》記載:“岸上軍先備火具,乃投火焚之”,描述火具在軍事中的使用場景。
救火的工具
指用于滅火的器材,如《元史·刑法志四》提到“家設火具,每物須備”,強調火具作為防火設備的用途。
現代火工品總稱
現代語境下,“火具”泛指點火和引爆的器材,包括拉火管、導火索、雷管、電雷管等,統稱為“火工品”。
成語中的比喻義
在部分語境中,“火具”被引申為“引發争端或沖突的事物”,例如比喻某些容易激化矛盾的因素。
軍事領域的應用
現代火具在軍事中至關重要,例如雷管用于起爆炸藥,電雷管分瞬發和延期兩種,導爆索用于傳遞爆轟波等。
“火具”一詞涵蓋古代軍事武器、消防工具和現代爆破器材三重含義,具體需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技術參數,可參考《宋書》《元史》等文獻或軍事裝備手冊。
《火具》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與火有關的器具或工具。
《火具》的拆分部首是火,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7筆。
《火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就是由「火」和「具」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
《火具》的繁體字為「火具」。
在古代,「火具」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火」和「具」兩個字組成。
1. 他在廚房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火具,以備不時之需。
2. 這家公司生産的火具質量優良,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
3. 他從古城的化石中發現了一些古代人使用的火具。
火箭、打火機、火把、火炬、火車、火焰
火器、火爐、火盆、火燎
水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