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或将。《後漢書·循吏傳·衛飒》:“去郡遠者,或且千裡。”
(2).或者。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創作的道路》:“卻有好些新詩人便很躍躍欲試,或且躍躍在試。”
“或”和“且”是邏輯學中的基本連接詞,分别對應“選言命題”和“聯言命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或(∨) | 且(∧) | |
---|---|---|
成立條件 | 至少一個為真 | 所有條件同時為真 |
數學符號 | $A cup B$(并集) | $A cap B$(交集) |
應用場景 | 放寬條件範圍 | 嚴格限制條件範圍 |
《或且》是一個連詞,表示兩個或多個相對的選擇,并列起來,用于表示對事物的兩種情況或兩種可能性。
《或且》的拆分部首為「卩」和「一」,總共有五個筆畫。
《或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在古代,人們用圖形的方式來表達意思。《或且》的字形源于古代象形文字中的「戈」,表示兵器,而「一」是表達抓取物品的手。兩個字形組合在一起,表示抓取兵器,引申為選擇或者二選一的意思。
《或且》在繁體中通常寫作「或者」。
在古代,「或且」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古代常用的寫法為「或」将像「戈」的部首加上「手」的字形寫作「戶」,而「且」将「卩」的部首省略,并将右端下方的橫畫改為斜畫,寫作「刂」。
1. 你可以選擇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内繼續深造。
2.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者是對,或者是錯。
3. 要麼你跟我一起去,要麼你一個人留下。
1. 或許:表示對某事或某人的猜測,意為「或許可能」。
2. 或者:用于陳述兩種或多種選擇中的一種。
3. 或然:表示某事或某種情況可能發生的意思。
1. 抑或:表示選擇兩個或多個相對的可能性中的一個,與《或且》意思相近。
2. 或許:表示對某事或某人的猜測,意為「或許可能」。
1. 既不:表示兩種或多種選擇都不是。
2. 無論:表示對事物的選擇沒有特定的條件或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