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清火的湯藥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 淳于意 )飲以火齊湯,一飲得前﹝後﹞溲,再飲大溲,三飲而疾愈。”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五》:“‘一飲得前溲’,‘前’下當有‘後’字,言一飲而前後溲始通,再飲則大溲也。‘大溲’二字,兼前後言之。”
火齊湯是古代中醫藥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清火、調理腸胃的方劑。根據權威文獻記載,其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2. 文獻溯源
3. 藥理作用
補充說明
"火齊"一詞在古籍中另有"火候""琉璃"等含義(如《禮記·月令》提及陶器制作火候),但"火齊湯"特指藥劑。該方劑反映了古代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是研究漢代醫學的重要案例。
《火齊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通常用于治療感冒、咳嗽等症狀。它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中的"火邪"概念而命名的。"火邪"是指體内的熱量或炎症,"齊湯"則表示通過煎煮中藥材制成的藥湯。因此,《火齊湯》的作用是通過藥物的煎煮,幫助消除體内的火邪,治療相應的病症。
《火齊湯》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火、齊、湯,其中"火"的部首是火,"齊"的部首是齊,"湯"的部首是水。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4、13、6。分别使用筆畫編號火251、齊414、湯252。
《火齊湯》是古代名醫張仲景所創立的經方之一,他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醫學家。《火齊湯》是他在《傷寒雜病論》中所提到的中藥方劑。該方劑已經有1700多年的曆史,在中醫臨床上仍被廣泛使用。
火齊湯的繁體字為《火齊湯》。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火齊湯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即使字義相同。這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演化過程中,存在一些寫法上的變化。具體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是難以考究和确定的。
1. 醫生開了一副火齊湯給我治感冒。
2. 喝了幾劑火齊湯後,我的咳嗽症狀有所緩解。
組詞:火煲雞湯、火鍋齊頭并進、中藥湯劑、熱湯、清湯、藥浴等。
近義詞:清火湯、熱齊湯、火氣湯。
反義詞:寒湯、涼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