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箭雉尾炬的意思、火箭雉尾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箭雉尾炬的解釋

古時一種能發火燃燒的箭。射出後因磨擦作用而使燃料燃燒,形成火炬,狀如雉尾,故稱。《宋書·良吏傳·杜慧度》:“ 慧度 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循 ( 盧循 )衆艦俱然,一時散潰, 循 中箭赴水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箭雉尾炬"是一個組合詞,特指中國古代一種結合了火箭推進技術與雉尾形狀火攻器具的軍事裝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火箭

    指古代利用火藥反沖力推進的箭矢。宋代《武備志》記載其結構為箭镞後綁火藥筒,點燃後借助燃氣反作用力飛射敵陣,兼具縱火與殺傷功能 。

  2. 雉尾炬

    雉尾指雉雞尾羽,形容器具末端呈多簇分散狀;炬即火把。《三國志》注引載,雉尾炬為帶鐵鈎的束薪火具,可投擲至敵營糧草引發大火,其分叉結構增強附着性 。

  3. 複合功能

    "火箭雉尾炬"即融合二者特性:以火箭為推進載體,前端安裝多分支引火裝置。明代兵書《紀效新書》描述此類武器可遠距離投射,雉尾結構擴大火勢覆蓋範圍 。

二、實戰應用

三、曆史演變

該武器雛形見于南宋突火槍時期,成熟于明代火藥武器鼎盛階段。清代《火器圖說》載其改良為可拆卸式雉尾火罐,射程達200步(約300米),後因火炮發展逐漸淘汰 。


權威參考來源

  1. 茅元儀《武備志·火器圖說》,中華書局影印本
  2. 《三國志·魏書·滿寵傳》裴松之注引,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戚繼光《紀效新書·火器篇》,商務印書館校釋本
  4. 《明史·兵志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軍事科技展》說明
  6. 王兆春《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火箭雉尾炬”是古代一種結合火攻與箭矢技術的武器,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結構與原理
    它由箭矢和可燃物(如油蠟)組成,通過射出時的摩擦作用點燃燃料,形成燃燒的火炬。其火焰形狀類似雉雞尾羽的散開狀,故得名“雉尾”。

  2. 實戰應用
    主要用于焚燒敵方目标,如船隻或攻城器械。例如,《宋書》記載,南朝宋将領杜慧度曾用火箭雉尾炬攻擊盧循的水軍,焚燒敵艦導緻潰敗。此外,《梁書》提到羊侃用雉尾炬焚燒敵方攻城木驢,說明其變體也用于守城。

  3. 與其他火攻武器的區别
    不同于單純投擲的雉尾炬(守城時用桔槔放置或抛擲燃燒物),火箭雉尾炬強調“箭”的投射功能,屬于主動攻擊型武器。

  4. 曆史意義
    體現了古代火器技術的早期形态,結合了燃燒、空氣動力學等原理,是冷兵器向火器過渡的重要産物。

以上信息綜合了《宋書》《梁書》等古籍記載及辭書解釋,需注意不同文獻中“雉尾炬”可能存在使用場景的細微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腤氣敗像邊客表賀碧紗櫥除薄蠢胖岱輿雕幾敦貞放資反聽内視奉揚仁風宮婢功料苟完沽名要譽國難當頭很人皇辜彙印诘論寂薎精盡進趨九重圍開哄開爽渴日潰腐覽眺老保兒倮露默口平步青霄傾隤祇重衣衫不重人全濁軟壁儒哲三谛山上有山省符身畔深溥矢不虛發食蛤蜊施展收保順養嵩呼悚息天中節唾棄王倪婉商尾生無笆壁無理數無足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