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籍的意思、貨籍的詳細解釋
貨籍的解釋
貨物帳冊。 嚴複 《原強續篇》:“十年以來, 中國 出入口之貨籍具在,可覆案也。”
詞語分解
- 貨的解釋 貨 (貨) ò 商品:貨物。貨主。貨位。貨棧。 錢币:貨币。通貨。 賣:貨殖(經商)。貨賣。 賄賂。 罵人或開玩笑的話:蠢貨。寶貨。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專業解析
貨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古代文獻用例來理解:
-
核心釋義:貨物或財産的登記簿冊
- “貨”指貨物、財物、商品;“籍”指簿冊、名冊、登記記錄。
- 因此,“貨籍”最核心的含義是指登記貨物、財産或商品信息的官方簿冊或檔案。它相當于現代的財産登記冊、貨物清單或商品目錄。例如,在涉及賦稅征收、市場管理、貿易統計或財産清查的古代官方文書中,會使用“貨籍”來記錄相關信息。
-
曆史語境下的具體應用
- 財産登記與賦稅依據: 在古代社會,“貨籍”常作為官府掌握民戶資産(如土地、房屋、牲畜、貴重物品等)的依據,用于征收財産稅(如唐代的“戶稅”或“資産稅”)或攤派徭役。官府通過登記造冊(貨籍)來核定納稅額度。
- 市場管理與商業控制: 在管理市場交易(如市舶貿易)時,“貨籍”也指登記進出口商品種類、數量、價值的官方記錄。這有助于官府掌握貿易情況、征收關稅(如抽解、博買)并實施管理。例如,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就會詳細登記船舶所載貨物,形成“貨籍”。
-
現代語義的延伸與淡化
- 在現代漢語中,“貨籍”一詞已非常罕見,基本不再用于日常或行政管理語境。其核心概念已被更具體的詞彙如“財産清單”、“商品目錄”、“貨物清單”、“報關單”、“台賬”等所取代。
- 若在現代文本中出現,多用于指代曆史上與貨物、財産登記相關的簿冊或檔案,帶有明顯的古語色彩和曆史研究意味。
“貨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指官方用于登記貨物、財産或商品信息的簿冊或檔案。它在曆史上主要用于財産登記(作為征稅依據)和商業管理(如登記貿易貨物)。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功能被更具體的現代詞彙所替代,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中。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0).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該權威詞典收錄了“貨籍”詞條,并提供了古代書證和釋義)
- 古代經濟史、賦役制度史相關研究著作(如涉及唐代兩稅法、宋代市舶司制度的論著)常會引用或解釋“貨籍”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含義和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貨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貨籍(拼音:huò jí,注音:ㄏㄨㄛˋ ㄐㄧˊ)指貨物賬冊,即記錄貨物出入、存儲等情況的簿冊。例如嚴複在《原強續篇》中提到:“十年以來,中國出入口之貨籍具在,可覆案也。”,說明該詞常用于曆史文獻中,與貿易或貨物管理相關。
二、字義分解
- 貨:
- 本義為貨币、錢,如“通貨”;
- 引申為商品、貨物,如“百貨”“訂貨”;
- 有時也用作貶義指人(如“蠢貨”)。
- 籍:
- 指書冊或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如“戶籍”“國籍”;
- 在“貨籍”中取“登記冊”之意。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近代文獻或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代。例如分析曆史貿易數據時,可能涉及“貨籍”作為原始記錄的依據。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解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原強續篇》原文或相關曆史經濟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墳榜道薄遽便了播化步步蓮花裁扣叉灰春華春釀春怨厝置大曆大臨盜印風流債格不相入給贍寒鵲橫穢紅十字會浃辰儉德郊幹濟饞都護晉惠聞蛙謹完狂鋒坤樞朗嘯勞人淚花良幹曆劫鱗翮論演脈壓髦哲迫切陳詞噗嗵棄甲親表榮貴掃徑掃眉才子賞善罰否生番詩圖衰倦四顧素彩歲稔隨身燈袒肩挑抉秃的外鄉轄戛小娘萷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