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速飛落貌。 晉 潘嶽 《西征賦》:“雍人縷切,鑾刀若飛。應刃落俎,靃靃霏霏。”
關于“靃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根據現有資料核查,“靃靃”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且未在權威詞典或古籍中查證到該詞的直接釋義。以下提供兩種可能情況的分析:
可能存在的輸入誤差
若您詢問的是《詩經》中出現的疊詞“儦儦”(biāo biāo),其含義為:
生僻字“靃”的單獨解析
“靃”讀作huò,古義可指:
建議:若需進一步确認,請提供具體出處或核對原文字形,以便精準解答。
《靃靃》是一個形容詞,意為清晰剔透、明亮照人。它常用于描述光線或水晶等物體散發出的亮光。
《靃靃》由部首⺼和右部的革組成,共有11筆。
《靃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古代,人們用《說文解字》來解釋漢字的本義和用法。靃靃是由革和穴兩個字組合而成,革表示一種柔軟的皮革,穴表示一種通透的洞穴。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表示清晰、透亮的意思。
《靃靃》的繁體寫法為「靚靚」。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靃靃》的古代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緻上可以用「靃靃」來表示。
1. 陽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靃靃發光。
2.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靃靃閃着光。
3. 月光灑在雪地上,整片大地都被靃靃的銀色所籠罩。
1. 靃靃發光
2. 靃靃閃亮
3. 靃靃潔白
1. 燦爛
2. 光彩
3. 爽朗
1. 黯淡
2. 暗淡
3. 模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