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圓;圓滿。 清 龔自珍 《最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 馬 鄭 皆曰:百篇之序, 孔子 之所作也。繹其文章,沖然渾圜,與《易·彖》相似,縱非 孔子 ,意者其 遊 夏 乎?”
“渾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ún huán,其核心含義為渾圓、圓滿,多用于形容事物形态或狀态的完整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物體形态的“渾圓無缺”或抽象概念的“圓滿無瑕”。例如清代龔自珍在《最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中,用“沖然渾圜”形容文章結構圓融流暢,與《易·彖》風格相似。
字義拆分
“馬鄭皆曰:百篇之序,孔子之所作也。繹其文章,沖然渾圜,與《易·彖》相似。”
——清·龔自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清代文獻。
渾圜(hún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形狀完整、飽滿、無缺陷的意思。
渾圜的部首是水(氵)和囗,拆分成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渾圜一詞的來源可以從其形狀獲得啟示,它由「水」和「囗」兩個部分組成,形似一個完整的圓形。在繁體字中,「渾」字的「囗」部分會有些微變化,形狀類似一個帶有一點缺口的正方形。
在古時候,「渾」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扁平,而「圓」字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1. 他的臉頰圓潤渾圓,看起來很可愛。
2. 這隻水果形狀渾圓,色彩鮮豔,看上去很誘人。
組詞:渾身、渾厚、圓滿、圓潤。
近義詞:飽滿、完整、豐滿。
反義詞:殘缺、不完整、不圓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