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暮的意思、昏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暮的解釋

黃昏;傍晚。《孟子·盡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 梁啟超 《新民說》第八節:“其能現奴顔婢膝,昏暮乞憐於權貴之門者,必其能懸順民之旂,簞食壺漿以迎他族之師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昏暮是漢語中表示時間概念的雙音節詞,其核心含義指天色漸暗的傍晚時段。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昏暮指太陽落山後、夜晚來臨前的過渡時段,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黃昏”。該詞由“昏”(日落)與“暮”(日暮)兩個同義語素複合構成,屬于并列式合成詞。

二、詞源分析 據《說文解字》考釋,“昏”字本義為“日冥也”,甲骨文字形描繪太陽降至地平線下;“暮”為“莫”的後起字,原指太陽西沉草叢的景象。二字連用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的“昏暮叩人之門戶”,特指晝夜交替的特殊時刻。

三、文學語境 古代詩詞中常借昏暮營造意境,如杜甫《佳人》中“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古詩十九首》中“凜凜歲雲暮,蝼蛄夕鳴悲”,均以該時段烘托蒼茫蕭瑟之感。現代文學創作仍沿用此意象表現時光流逝的惆怅。

四、近反義系統 近義詞包括“黃昏”“薄暮”“向晚”,反義詞對應“黎明”“破曉”“清晨”。在方言中,吳語區保留“垂夜”等古語表述,閩南語則用“暗晡”指代類似時段。

五、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昏暮”多用于文學性描寫,日常口語更傾向使用“傍晚”。但在成語“晨昏定省”、醫學術語“晨輕暮重”等固定搭配中,仍保留着該詞的構詞要素。

網絡擴展解釋

“昏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ūn mù,其基本含義為黃昏、傍晚,指太陽落山後天色漸暗的時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用法與例句

3.綜合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簔白湯半更包席碧油禅居懲示陳俎出門合轍答答戰道巾得靠德茂調立叮咛獨峰駝藩衛番棗蜚鴻福助告天子公葬鶴相懷藴賄財江痕剿撲急并各邦積慮靜逸谲狂痀瘘刊登涼月犁牛之子麻溜毛員鼓溟邈摹想内痔锖色起花頭起席人工流産冗員神臯師範實事收括私訪退衙鼍矶頑騃僞論汙行下焦小帽析辯燮燮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