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暮的意思、昏暮的詳細解釋
昏暮的解釋
黃昏;傍晚。《孟子·盡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 梁啟超 《新民說》第八節:“其能現奴顔婢膝,昏暮乞憐於權貴之門者,必其能懸順民之旂,簞食壺漿以迎他族之師者也。”
詞語分解
- 昏的解釋 昏 ū 天剛黑的時候:黃昏。昏曉(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媙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視問安)。 暗而無光:昏暗。昏黑。 惑亂:昏愦。昏聩。昏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發
- 暮的解釋 暮 ù 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日暮。暮氣。暮色。日暮途窮。暮鼓晨鐘。 晚,将盡:暮春。暮年。暮節。暮齒(晚年)。 晨朝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昏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ūn mù,其基本含義為黃昏、傍晚,指太陽落山後天色漸暗的時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指天色将晚的時刻,即日落至夜晚的過渡階段,與“黃昏”同義。
- 古籍佐證:
- 《孟子·盡心上》提到:“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以“昏暮”描述傍晚時分的場景。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屍變》中亦有“一日昏暮,四人偕來”的表述,進一步印證其時間含義。
2.用法與例句
- 文學描述:常用于描繪天色或烘托氛圍,如“天氣不好,在雲上飛……已入昏暮”(例句)。
- 引申含義:偶用于比喻性語境,如梁啟超《新民說》中以“昏暮乞憐”暗指趨炎附勢的行為(例句)。
3.綜合釋義
- 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本中,用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暮的意思
《昏暮》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天色将至黃昏時的狀态,意為太陽快要落山、天色漸暗的時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暮》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昏”和“暮”。
部首:
昏:日字旁
暮:日字旁
筆畫:
昏:4畫
暮:13畫
來源和繁體
《昏暮》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有記錄。繁體字為「昏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昏暮》的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昏:古代書寫方式為「昬」
暮:古代書寫方式沒有變化
例句
1. 暮色漸濃,村莊籠罩在昏暮之中。
2. 祖輩常說,昏暮之時要趕緊回家,避免迷失在山野之中。
組詞
1. 昏暮時刻
2. 昏暮天色
3. 昏暮間
近義詞
黃昏、傍晚、月黑風高
反義詞
清晨、白晝、旭日東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