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詈詞。猶渾蛋,混蛋。不明事理或不講理的人;壞家夥。《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像他這樣的昏蛋,居然也會碰着好人,真正奇怪。”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都是昏蛋。跑到養老堂裡來,倒也罷了,可又不肯超然。”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美國的真正悲劇》:“也許那個昏蛋 菲列普史 坐在 亞列克森 的監獄裡呢。”
“昏蛋”是漢語中的一個詈詞(罵人的話),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渾蛋”或“混蛋”,用于責罵不明事理、不講道理的人,或形容品行惡劣的壞家夥。該詞由“昏”(糊塗、愚昧)和“蛋”(貶義後綴)組合而成,強調對他人行為或品性的強烈否定。
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近義詞包括“混蛋”“蠢貨”“愚人”等,多用于口語或文學作品中表達憤怒、諷刺或鄙夷。需注意語境,避免在正式場合使用。
使用注意
該詞帶有強烈貶義,可能引發沖突,需謹慎使用。現代漢語中,“混蛋”更為常見,“昏蛋”多出現在方言或文學作品中。
昏蛋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口語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被認為愚蠢、無知或做出荒謬可笑的行為。這個詞通常帶有一些幽默的口氣,沒有明顯的貶義。
昏蛋由“日”和“虍”兩個部首組成。“日”是商品的意思,也代表了光明與智慧。“虍”是字的左邊部分,表示了猛虎的形象。這兩個部首共有9畫,構成了整個“昏蛋”字。
昏蛋一詞最早出現在民間口語中,用于形容那些做出令人費解且荒唐的行為的人。這個詞在近年來逐漸流行起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社交媒體平台和日常對話中。
昏蛋的繁體字為「昏蛋」,和簡體字形狀相同,隻是使用了傳統的繁體漢字書寫風格。
在古代,昏蛋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昏”字的上方為“日”,下方為“昬”,而“蛋”字則是由“虍”和“田”組成。整個字形結構更為複雜。
1. 他昨天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愚蠢行為?真是個昏蛋!
2. 别再聽他們的建議了,他們都是一群昏蛋。
昏天黑地、昏庸無道、蛋疼
傻瓜、傻子、白癡
聰明、機智、智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