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梁鴻 字 伯鸾 ,為避世高士,“及卒, 伯通 等為求葬地於 吳 要離 冢傍。鹹曰:‘ 要離 烈士,而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因以“魂傍要離”為稱頌死者操守高潔之典。 清 王士禛 《挽姜貞毅先生》詩:“魂傍 要離 君愛弟,英靈來往怒濤飛。”
“魂傍要離”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于稱頌死者操守高潔。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東漢隱士梁鴻(字伯鸾)去世後,友人将他安葬在春秋時期刺客要離的墓旁。因要離是“烈士”(剛烈之士),而梁鴻以“清高”著稱,後人便以“魂傍要離”比喻死者品德高尚,表達對操守高潔者的贊頌。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心神不甯”,但根據權威典籍和文學用例,這一說法并不準确。正确含義應圍繞對高尚操守的稱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或相關詩詞注解。
《魂傍要離》是一個成語,意指人快要死亡或離開世界。具體來說,魂傍指的是靈魂臨近離開身體的狀态,要離則是指即将離開世界,即将去世的狀态。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的生命到了盡頭,魂體即将離開肉體。
《魂傍要離》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鬼,表示與死亡、靈魂相關。它的筆畫分别是魂(10畫)、傍(12畫)、要(9畫)、離(13畫)。
《魂傍要離》是源于古代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是漢代文人創造的成語。它的繁體字為「魂傍要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魂傍要離》的古代寫法是「鬼傍要離」。在當時的文字版本中,「鬼」和「魂」是可以互用的,表示靈魂離開身體的狀态;「傍」和「要」則表示臨近、即将要發生的意思;「離」和「離」意為離開、離去。
1. 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醫生說他的魂傍要離了。
2. 昨天晚上,奶奶告訴我們她感到魂傍要離,讓我們好好照顧自己。
1. 魂牽夢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心不在焉的狀态。
2. 傍晚:指黃昏時分,太陽下山後天空暗下來的時刻。
3. 離别:指分别、告别的意思。
1. 殒命:意指生命消亡、死亡。
2. 歸西:表示人去世。
3. 靠近死亡:形容人命垂危,快要死亡。
生機勃勃:意思是形容生命充滿活力,充滿希望和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