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國語·晉語八》:“ 叔魚 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不視。” 韋昭 注:“虎視眈眈,豕喙長而鋭。”
“虎目豕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ǔ mù shǐ huì,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貪婪無厭之相
該成語最初用于形容人貪婪無度的相貌特征。古人認為,擁有“虎目”(老虎般銳利的眼睛)和“豕喙”(豬嘴般長而尖的嘴)的人,往往欲望深重且難以滿足。
眼光銳利但言辭愚昧
另一層引申義指人雖目光敏銳,但言辭愚蠢可笑,暗含“見識狹窄、才智不足”的貶義。
成語源自《國語·晉語八》的記載:
“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賄死。’”
意為:叔魚出生時,其母觀察他的相貌後預言,他因“虎目豕喙”等貪婪之相,最終會因受賄而死。後韋昭注解稱“虎視眈眈,豕喙長而銳”,進一步強化了貪婪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國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
《虎目豕喙》是一個成語,意為具有兇悍的眼神和犀利的嘴巴。
《虎目豕喙》由“虍”、“目”、“豕”、“口”共4個部首組成。其中,“虍”和“目”是兩個獨立的部首。
根據筆畫數,其中“虍”有2畫,“目”有5畫,“豕”有7畫,“口”有3畫。
《虎目豕喙》源自《楚辭·招魂》,原句為“虎目豕喙,人懷懾服”,形容野心勃勃、兇悍威猛的樣子。
《虎目豕喙》的繁體字為「虎目豕喙」。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虎目豕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1. 他一雙虎目豕喙,讓人不敢直視。
2. 她說話犀利,口齒如虎目豕喙,把對方說得無言以對。
1. 虎視眈眈:形容兇狠的目光。
2. 喙長三尺:形容嘴巴非常尖利。
3. 豕突狼奔:形容野獸奔馳的樣子。
1. 眼光兇猛
2. 口才犀利
1. 溫和謙遜
2. 口吐蓮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