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囫囵個兒的意思、囫囵個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囫囵個兒的解釋

(1) 〈方〉

(2) [properly dressed]∶完整;整個兒

由于家裡窮,他小時候沒穿過一件囫囵個兒的衣裳

(3) [whole]∶整個兒

這麼大的丸子他囫囵個兒吃下去了

(4) [(sleep) with clothes on]∶不脫衣服[睡覺]

他累極了,剛往炕上一歪,就囫囵個兒睡着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囫囵個兒”是一個方言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1. 完整/整個(形容物體)
    指事物保持完整、未被分割的狀态。例如:“他小時候沒穿過一件囫囵個兒的衣裳”,強調衣物破損不完整。

  2. 整個吞下(動作描述)
    表示不咀嚼直接吞咽整個物體。例如:“這麼大的丸子他囫囵個兒吃下去了”,凸顯動作的粗放性。

  3. 和衣而眠(行為狀态)
    指不脫衣服直接睡覺。例如:“他累極了,剛往炕上一歪,就囫囵個兒睡着了”,常用于描述疲憊狀态下的隨意休息方式。

  4. 引申用法(非主流釋義)
    個别資料提到可形容對事物“粗略理解”(如“他對問題隻是囫囵個兒了解”),但該用法在權威詞典中未明确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語言特點
該詞多用于北方方言,帶有口語化色彩,常通過誇張表述增強畫面感。需注意其使用場景的局限性,正式書面語中較少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囫囵個兒

《囫囵個兒》是一個民間俚語,形象地形容一個人對某種知識或事物的一知半解、懵懂無知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說話不經思考或學習不認真的人。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為囗、力、人,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囫囵個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經典《老子》中。《老子》有一句話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緻诘,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這段經文中的“混而為一”一詞,是指事物返璞歸真的狀态。後來,人們常用“囫囵”來表示對事物的不完整或不全面的理解。

繁體

《囫囵個兒》的繁體寫法為「囫圇個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囫囵個兒》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通常是在部首變化上。例如:“囫” 曾經使用的部首有 “囗”,“口”,“回” 等。

例句

1. 他對這個課題的研究隻是囫囵個兒,根本沒有深入研究。
2. 這本書我隻是浏覽了一下,隻有一知半解的囫囵個兒。

組詞

囫囵學習、囫囵吞棗、囫囵吞沒、囫囵吞傳。

近義詞

懵懂無知、一知半解、淺嘗辄止。

反義詞

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精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