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軍的意思、護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軍的解釋

(1). 秦 漢 時臨時設置護軍都尉或中尉,以調節各将領間的關系。 魏 晉 以後,設護軍将軍或中護軍,掌軍職的選用,亦與領軍将軍或中領軍同掌中央軍隊。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護軍中尉 隨何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五年》:“以中護軍與 張昭 共掌衆事。” 胡三省 注:“ 秦 置護軍都尉, 漢 因之。 高祖 以 陳平 為護軍中尉。 武帝 復以為護軍都尉,屬大司馬。 三國 虎争,始有中護軍之官。《東觀記》曰: 漢 大将軍出征,置中護軍一人。 魏 晉 以後,資輕者為中護軍,資重者為護軍将軍。然 吳 又有左右護軍,則 吳 制自是分中、左、右為三部。”

(2). 唐 中葉後,在神策軍設護軍中尉及中護軍,為禁軍統帥,以宦官充任。 宋 不設。 清 制,京旗有護軍營,置護軍統領以管理之。參閱《通典·職官十六》、《清文獻通考·兵二》。

(3). 唐 以後曆朝置上護軍及護軍,為僅有名號而無職事的勳官。 清 廢。參閱《續通典·職官十六》。

(4). 清 代以守衛宮城的八旗兵為護軍,設護軍統領以下各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護軍”一詞在中國古代主要有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職含義(軍事職能)

  1. 起源與早期設置
    護軍最初為秦漢時期的臨時軍事職務,稱“護軍都尉”或“中尉”,負責調節将領關系、監督武将。例如,陳平曾任護軍中尉,協調諸将。

  2. 魏晉時期的職能擴展
    魏晉時期,“護軍将軍”或“中護軍”成為固定職位,與“領軍将軍”共同掌管中央軍隊,并負責武官選拔。如《資治通鑒》提到中護軍與張昭共掌軍政。

  3. 唐代至清代的演變

    • 唐代:神策軍設“護軍中尉”及“中護軍”,由宦官擔任禁軍統帥。
    • 宋代:未設護軍職位。
    • 清代:京旗設“護軍營”,由護軍統領管理旗兵。
  4. 勳官名號
    唐以後,“上護軍”“護軍”成為僅有名號而無實權的勳官,至清代廢除。

二、成語含義

作為動詞短語,“護軍”指保護軍隊、維護軍隊安全,強調行動層面的防衛。例如:“将領需善于護軍,方能穩定軍心。”

護軍在不同曆史階段兼具實際職權與榮譽虛銜,其核心職能始終圍繞軍事管理與協調。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官職與成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護軍

護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護”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6畫;“軍”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9畫。

來源

“護軍”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上》這篇文章中,意為“保護軍隊”,用來描述軍隊伍中的保護力量。

繁體

在繁體字中,“護軍”的寫法為「護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護軍”可以寫作「護軍」或者「護軍」。

例句

1. 因為護軍的英勇表現,敵人被擊退了。

2. 攜帶弓箭,是護軍的基本要求之一。

組詞

護軍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如:

1. 護軍使者

2. 護軍任務

3. 護軍裝備

近義詞

護軍的近義詞包括:

1. 保護軍隊

2. 強援軍

3. 守衛部隊

反義詞

護軍的反義詞是“攻敵”,表示對敵方軍隊的進攻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