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鹄箭的意思、鹄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鹄箭的解釋

(1).靶與箭。 唐 李鹹用 《贈陳望堯》詩:“鵠箭親疏雖異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2).指中靶之箭。 唐 羅隱 《寄渭北徐從事》詩:“科隨鵠箭頻曾中,禮向侯弓以重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鹄箭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鹄箭”最早見于《周禮·夏官》,特指箭靶中心的天鵝圖案标靶。《說文解字》注:“鹄,鴻鹄也,箭所射侯”,其中“侯”即箭靶。該詞構詞法采用借代手法,以目标物“鹄”代指射箭活動的核心器具。

二、語義流變

  1. 實體器物:明代《武備志》記載宮廷射禮中“鹄箭”指裝有天鵝翎毛的箭矢,屬禮儀用器
  2. 抽象喻體:清代《日知錄》引申為“行事之标的”,如“施政當立鹄箭,方不緻誤入歧途”,此時詞性已轉化為名詞性比喻

三、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雙重釋義:

四、使用範疇 現代漢語中主要應用于:

  1. 體育術語:專業射箭比賽仍保留該古語稱謂
  2. 文學修辭:政論及社科著作中作為專業比喻詞
  3. 成語衍生:構成“鹄箭之的”“立鹄張箭”等四字格

(參考文獻:《周禮》中華書局點校本;《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國古代體育文化考》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鹄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靶與箭的組合
    指射箭時使用的靶子(鹄)和箭矢,強調兩者的關聯性。例如唐代李鹹用《贈陳望堯》中“鵠箭親疏雖異的”,以“鹄箭”比喻科舉考試中不同考生的表現差異。

  2. 中靶之箭
    特指射中靶心的箭,引申為精準或成功的結果。如唐代羅隱《寄渭北徐從事》提到“科隨鵠箭頻曾中”,用“鹄箭”暗喻科舉及第。

二、補充說明

三、應用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古詩文,常借射箭的意象表達對目标、成就的追求,或暗喻事物質與量的關系(如李鹹用詩中“桂花高下一般香”的哲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鹄”的詳細字義或詩句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廚姅變鞭打快牛罼罕糙漆長春子出迎大羅神仙東海關涷雨而往防禦機制诽語格令工事狗咬耗子古月海源閣含辛忍苦魂魄貨節剿擒接連機遘寖薄靖遏荊棘滿腹決導開朗樂善好義淪傾沒而不朽秒末鳴珰冥漠之鄉惱悔暖和賠了夫人又折兵鋪舒頃刻花窮疾人涉卬否任土作貢三達散流衰年殊節束箧所緣緣胎孩填壓鐵黑脫口無遇象牀像銘祥習仙人銷金帳小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