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日的意思、會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日的解釋

(1).會集的期限、日期。《漢書·伍被傳》:“家産五十萬以上者,皆徙其家屬 朔方 之郡,益發甲卒,急其會日。” 顔師古 注:“促其期日。”

(2).聚會的日期。《後漢書·黨锢傳·範滂》:“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 王先謙 集解引 胡三省 曰:“會日,謂三府掾屬會於朝堂之日也。”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二:“山川阻且遠,别促會日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日(huì r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指約定的日期或特定的日子(尤指節日):

    • 此義項強調時間節點本身。例如《詩經·小雅·吉日》中“吉日維戊,既伯既禱”,雖未直接用“會日”,但“吉日”即指選定的好日子,與“會日”表約定、特定日期的含義相通。古代文獻中常指預先約定好相見或舉行活動的時間,或指重要的節慶日。(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
    • 例證: 《後漢書·王渙傳》記載渙卒後,“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薦之。時會日,奉酒肉而往者常百餘人。” 此處“會日”即指祭祀王渙的特定日子或集會之日。(參考《辭源》例證及釋義)
  2. 指聚會、集會的日子:

    • 此義項側重于事件本身,即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日子。它更強調“會”(聚會)這一行為發生在某個具體的“日”(日子)上。(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
    • 例證: 唐代元稹《莺莺傳》中有句:“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時人多之。後數歲,會日,崔氏婦有鄭女者。” 此處的“會日”可理解為(在某個)聚會之日。(參考《辭源》例證及釋義)

“會日”的核心含義均與“日期”相關。其具體指向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會日”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會日”由“會”(相聚)和“日”(時間)組成,核心含義指與特定人物約定相聚的日期。這一概念在不同曆史文獻中衍生出兩類具體用法:

  1. 會集的期限/日期
    指預先設定的集合時間,常見于古代軍事或行政場景。例如《漢書·伍被傳》記載:“急其會日”,意為催促集合的期限。
  2. 聚會的日期
    強調親友重逢的約定時間。如《後漢書·範滂傳》提到“會日迫促”,指朝堂官員聚首之日臨近;曹植詩中“别促會日長”則抒發了離别後對重逢的期盼。

二、語境差異

三、現代用法說明

現代漢語中,“會日”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文學創作中。其近義詞包括“約期”“聚首日”,反義詞則如“别離時”。使用時需注意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時間期限與情感表達的雙重含義。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詩詞時,結合具體背景理解該詞,例如《送應氏》中“會日”既指實際聚會時間,也隱喻戰亂時代團聚之難。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癜風報政悲默筆法避開薜蘿采衛侈麗敕力創例垂纓春色刺舉點撥第功獨斷專行二不棱登鋒火怪鳥光駕規矩鈎繩國訃古态榖紙寒鄙合韻黃貨華芝瘠薄積怠驚戄津液赍送穭谷梨膏靈樞買鹽門堂默思齧镞歐褚匹雛錢夾颀立上下同心雙休日私冒死生契闊談不容口天華亂墜橐笥望遊問察文幾伍壯無準向矚憢悍習常卸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