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毀家纾難的意思、毀家纾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毀家纾難的解釋

語出《左傳·莊公三十年》:“ 鬭穀於菟 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 楚國 之難。” 杜預 注:“毀,滅;紓,緩也。”後以“毀家紓難”稱不惜捐棄家産、解救國難的行為。《宋史·度宗紀》:“容臣歸省偏親,誓當趨事赴功,毀家紓難,以贖門戶之愆。” 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昔 蔔式 輸財助邊, 子文 毀家紓難,卒達其望治之目的。”亦作“ 毀家紓國 ”。《晉書·石苞傳》:“今司徒位當其任,乃心王事,有毀家紓國,乾乾匪躬之志。” 清 錢謙益 《清文華殿中書房辦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制》:“夫毀家紓國,大臣之有事;急病讓夷,君子之所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毀家纾難”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捐獻全部家産以緩解國家危難,體現了個人為集體利益犧牲自我的精神。其核心是“毀家”(傾盡家財)與“纾難”(解除國難)的結合,強調在危急時刻以家國大義為先。

二、字詞解析

三、出處與典故

出自《左傳·莊公三十年》。春秋時期,楚國令尹鬥穀於菟(子文)在楚國内亂時,為挽救國家經濟危機,主動捐出全部家産,帶動其他官員效仿,最終助楚國恢複穩定并崛起為強國。

四、用法與結構

五、曆史意義與現代啟示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士人的家國情懷,也傳遞了“舍小家顧大家”的價值觀。在現代語境中,常被用于贊頌為公共利益奉獻的行為,如赈災捐款或社會危機中的集體擔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毀家纾難

毀家纾難是一個成語,意為因家庭出現困難、破裂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或纾解痛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毀(氵、士、一、一)

家(宀、豕)

纾(纟、丩)

難(阝、一、又)

來源:

毀家纾難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十三年》中,内容是楚國人為逃避戰亂,毀掉房屋,離鄉背井,尋找安全,以解除困難。

繁體:

毀家紓難

古時候漢字寫法:

毀家紓難

例句:

他的家庭生活遭遇了重大困難,不得不毀家纾難。

組詞:

毀滅、家庭、纾解、困境

近義詞:

解救、救助、扶持、協助

反義詞:

保全、維持、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