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之勞的意思、案牍之勞的詳細解釋
案牍之勞的解釋
案牍:公文。辦理公文的勞累。
詞語分解
- 案牍的解釋 公事文書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詳細解釋官府文書。 南朝 齊 謝朓 《落日怅望》詩:“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以 江西 民
- 勞的解釋 勞 (勞) á 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勞動。勞力。勞逸。功勞(功業,成績)。按勞分配。 辛苦,辛勤:勞苦。勞頓(勞累困頓)。勞瘁(勞累病苦)。勞碌(事情多而辛苦)。勞心。疲勞。煩勞。任勞任怨。
網絡擴展解釋
“案牍之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拼音與釋義
- 拼音:àn dú zhī láo
- 釋義:指處理公文事務的勞累,強調因文書工作繁重而産生的疲憊感。
2.出處
-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 此句以“案牍之勞”反襯文人雅士追求清靜高潔的生活态度。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使用。
- 感情色彩:中性詞,既可客觀描述公務繁忙,也可隱含對官場瑣事的厭倦。
4.例句與延伸
- 明代李桢《長安夜行錄》中曾引用:“吾徒幸無案牍之勞,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賦,此其時乎?”
- 近義詞為“案牍勞形”,兩者均強調文書工作的繁重。
5.文化内涵
-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文人對官場事務與個人精神生活的矛盾心态,常見于詩詞文賦中,用以表達超脫俗務的志向。
提示:若需更多古文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陋室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案牍之勞的意思
《案牍之勞》是一個成語,意為“文書簿冊的辛勞勞動”。通常指寫文書、準備文件等勞動的辛苦和繁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案牍之勞》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牛,拆分筆畫為8畫。
來源
《案牍之勞》一詞來源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原文是:“孟子在齊勞牛死留楚,周公卒宮之宴我,于是曰:‘仁者雖衆,必蔽世;不仁者雖寡,必見世。廢案牍之勞,不處教人之任,則不能蔽也。’”指的是孟子在齊國以工作勞動換取食物,與周公宴會後說的話。後來逐漸演變成表示寫文書勞動的意思。
繁體
《案牍之勞》的繁體字書寫為「案牘之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案牍之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按牣之勞」。
例句
他整天忙碌于案牍之勞,為公司準備文件。
組詞
案牍、勞心、勞神、簿冊、辛勞
近義詞
勞心勞神、文書勞作、寫作辛勞
反義詞
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悠閑自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