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恛惶的意思、恛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恛惶的解釋

惶恐不安,心神不定貌。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第二表》:“陛下确違羣願,固守謙沖,此臣等所以兢惕失圖,恛惶無措。”《敦煌曲子詞·柳青娘》:“出門斜撚同心弄,意恛惶,固使橫波認玉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恛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惶恐不安、心神不定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主要形容人在遭遇變故或壓力時表現出的驚慌、不知所措的情緒。例如唐代柳宗元在《禮部為百官上尊號第二表》中寫道:“此臣等所以兢惕失圖,恛惶無措”, 生動描繪了臣子面對帝王謙讓時的惶恐心理。

  2. 文學用例
    敦煌曲子詞《柳青娘》中的“意恛惶,固使橫波認玉郎”,則通過女子慌亂尋找情郎的場景,展現了情感層面的心神不甯。

  3. 方言辨析
    需注意與方言中“恓惶”(xī huáng)的區别:後者在陝西方言中多指窮困潦倒或可憐狀态,而“恛惶”更側重心理層面的不安,二者讀音和含義均不同。

提示:由于相關資料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敦煌文獻詞典》等專業辭書獲取更準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恛惶

恛惶(pinyin: huī huáng)是一個具有形象美感的漢字,這個詞意指慌亂、惶恐。它由旁字“忄”和聲符“㐧、幾”組成,是一個由7個筆畫組成的漢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恛(pinyin: huī)拆分部首是心(radical 61),由3個筆畫組成。

惶(pinyin: huáng)拆分部首是心(radical 61),由4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恛惶》一詞源自《莊子·逍遙遊》:“人之生也,惶惶若失其所。”繁體字為「悔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9恛」,「9」之意為用以形容心神恍惚之狀。

例句

1. 他聽到突然的響聲後,恛惶不知所措。

2. 在考試前夕,同學們的神色都透露出一絲恛惶。

組詞

1. 惶惑:恐慌和困惑的狀态。

2. 惶恐:恐慌憂慮的狀态。

3. 惶惶:形容心神恍惚,内心猶豫不決。

近義詞

慌亂、驚恐、恐慌

反義詞

鎮定、從容、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