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溫庭筠》:“ 令狐綯 曾以舊事訪於 庭筠 ,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 綯 益怒,奏 庭筠 有才無行,卒不登第。 庭筠 有詩曰:‘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後以“悔讀《南華》”為慨歎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的典故。 宋 陸遊 《懷鏡中故廬》詩:“從宦隻思乘下澤,忤人尚悔讀《南華》。”
“悔讀南華”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字面指因讀過《南華經》(即《莊子》)而後悔,實際比喻學識淵博卻遭人忌恨或不被接納的處境。常用于表達懷才不遇的感慨。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
晚唐詩人溫庭筠因才高遭宰相令狐绹排擠。當令狐绹詢問典故出處時,溫直言“出自《南華經》(非冷僻書)”,暗諷其不學無術。令狐绹惱怒,以“有才無行”為由阻其科舉中第。溫庭筠遂作詩自嘲:“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三、用法與延伸
注意:部分解釋(如)将其解讀為“後悔讀書少”,屬于望文生義,需結合權威出處理解。
悔讀南華(huǐ dú nán huá)是一個成語,意為後悔學習南華經典,表示後悔錯過了學習珍貴的經典著作的機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悔(心字旁,心四畫),讀(讠字旁,讠二畫),南(乙字旁,乙一畫),華(十字旁,十二畫)。
來源:該成語出自《漢書·藝文志》中的一句話:“苟得南華經存頃刻,願悔讀之。”(南華經指的是老子的著作,存頃刻意為存活至今)。
繁體寫法:悔讀南華。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例句:他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學習南華經典的機會,真是悔讀南華。
組詞:悔過自新、悔過書、悔不當初。
近義詞:後悔莫及、過後悔、悔之晚矣。
反義詞:悔不及、滿意度南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