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诙谑調笑。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詼調醉呼,連日夜不厭。” 清 梅曾亮 《黃個園傳》:“樂驕逸,詼調舞歌。”
“诙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幽默、诙諧的言行或風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诙調(拼音:huī diào)指言語或行為輕松幽默,通過誇張、諷刺、調侃等手法引人發笑。其核心在于以戲谑的方式表達觀點,但并非貶低他人,而是以巧妙的語言藝術營造趣味性。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場景氛圍,例如:
總結來看,“诙調”是一種兼具智慧與趣味性的表達方式,需在語言技巧與情感尺度之間保持平衡。如需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韓愈、梅曾亮的相關作品。
诙調是指言辭或行動中的幽默、逗笑之意。它常常以嘲弄、調侃、戲谑等方式表現,旨在引起聽衆或讀者的笑聲。
诙調的拆分部首是讠(讠字部首),它的筆畫數量為12畫。
诙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戲劇創作。在古代的戲劇作品中,诙調經常運用于舞台對白、角色表演等環節,以增添笑料和趣味性。
《诙調》的繁體字為《詼調》。
在古時候,诙調的漢字寫法為“詼謿”。這種寫法強調了言辭的幽默與調侃。
1. 他的诙調幽默常常讓人捧腹大笑。
2. 這個喜劇節目以诙調的方式讓觀衆笑聲連連。
3. 他講述的一段诙調故事讓大家忍俊不禁。
4. 他總是善于運用诙調的手法,使得他的演講更加生動有趣。
1. 诙諧
2. 诙諧搞笑
3. 诙諧幽默
1. 幽默
2. 戲谑
3. 諧趣
1. 嚴肅
2. 莊重
3. 正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