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波詞的意思、回波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波詞的解釋

樂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爾時”四字起,故名。後亦為舞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 景龍 中, 中宗 嘗遊 興慶池 ,侍宴者遞起歌舞,并唱《迴波詞》,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樂 ”。 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 沉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還秩,朱紱未復,嘗内晏,羣臣皆歌《迴波樂》,撰詞起舞,因是多求遷擢。”亦省稱“ 迴波 ”。 清 趙翼 《題汶上旅壁》詩:“十二年前過 汶河 ,曾徵紅粉唱《迴波》。” 清 蒲松齡 《拟上徵天下博學宏詞親考揀用以備顧問群臣謝表》:“給紮授題,《迴波》自舞;臨軒簡士,落紙如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回波詞是漢語修辭學中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指在特定語境中,通過重複或部分重複前文的關鍵詞語,形成語義上的呼應、強調或節奏感,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與情感色彩。其核心特征在于詞語的“回聲”效果,即後文對前文詞語的回應性使用。

一、定義與特征

  1. 語義呼應

    回波詞需與前文詞語形成直接關聯,通過重複強化核心概念或情感。例如《論語·為政》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後句重複“知”字,形成對認知态度的強調。

  2. 結構對稱性

    常出現在對仗句或排比結構中,如《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通過“問女何所X”的重複框架,增強韻律節奏。

  3. 情感強化功能

    重複的詞語可渲染情緒,如魯迅《秋夜》開篇“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通過回波式表達傳遞孤寂感。

二、典型類别與例證

  1. 完全重複型

    直接複現同一詞語,如《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以“蒹葭”“白露”回波營造意境綿延。

  2. 變式重複型

    調整重複詞的語法形态或搭配,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疊詞回波深化愁緒層次。

三、修辭價值

回波詞通過語言形式的循環往複,實現三重效果:


權威參考來源:

  1. 王希傑《漢語修辭學》(商務印書館)闡釋回波現象與複疊修辭的關聯性。
  2.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複旦大學出版社)分析詞語重複的心理學基礎及美學功能。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解讀古典詩詞中的回波詞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回波詞是古代樂府曲名,具有獨特的文學與音樂特征,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回波詞是唐代流行的樂府曲調,每句六言,首句固定以“回波爾時”四字開頭,因此得名。後逐漸發展為兼具歌詞與舞曲功能的表演形式,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詞調之一。

2. 文學特征

3. 曆史應用 在唐中宗時期,回波詞常被用于宮廷宴會,侍宴者通過即興填詞表演來謀求官職,如《大唐新語》記載群臣“撰詞起舞,因是多求遷擢”。清代趙翼、蒲松齡等文人也曾引用此體裁創作。

4. 相關延伸 需注意區分“回波詞”與成語“回波”(指言行反噬自身)的區别,後者屬于獨立語義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骜忽伴等辯灋表述鼈珠避命不落道潮湧車釭出家修道錯兵蹉失打熱電能颠飲方府鳳池研複職稾蓋庑貴妃粉貴圉賀獻徻徻謇傲将奪固與鞬辀郊兆架聳解裂驚世絶俗泾渭分明糾彈骥足窟窿眼鄰火臨門理弄孿子緑葵梅須明心見性沛濊樸鲠碁燈秦帝女趣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删節本燒包飾邊食甘寝甯水費順愛堂序拖發土屋饷客香楠木鄉評校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