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迅疾。《漢書·揚雄傳上》:“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半散照爛,粲以成章。” 顔師古 注:“翕赫曶霍,開合之貌也。”按,《文選·揚雄<甘泉賦>》曶作“昒”。參見“ 昒霍 ”。
“曶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hū huò,其含義與文獻引用如下:
形容迅疾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快速開合、閃動或變化的情景。該詞由“曶”和“霍”兩個表意字組合而成,均含“快速”之意。
《漢書·揚雄傳上》
原文:“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半散照爛,粲以成章。”
顔師古注:“翕赫曶霍,開合之貌也。”
(描述霧氣迅速聚散、光影變幻的景象)。
《文選·揚雄〈甘泉賦〉》
異體字版本中“曶”作“昒”,故“昒霍”與“曶霍”同義。
曶(hū)
本義為疾速,如“曶曶”形容迅速,引申為輕忽(如《漢書》中“時人皆曶之”)。另指極小的量度單位。
霍(huò)
原指鳥疾飛的聲音,後引申為快速,如“霍然”“霍閃”(閃電),也用于拟聲詞(如“霍嚓”)。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罕見。如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快速變化”或“開合閃動”的具體語境。
《曶霍》是一個有着豐富意義的詞語,多指人物形象或天氣狀态帶來的不安或焦急感。它給人一種凄涼、悲傷的感覺,常在詩詞或文學作品中運用。
《曶霍》的部首是日字旁,其中“曶”的拆分部首是日(日字旁 第72個部首),而“霍”的拆分部首是雨(雨字旁 第173個部首)。
《曶霍》的總筆畫數是19畫,其中“曶”的筆畫數是10畫,而“霍”的筆畫數是九畫。
《曶霍》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模糊,無明确的起源或淵源言論。它在古代的文獻中有出現,但具體的來源尚無把握。
曶霍的繁體字為「曶霍」,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曶霍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古籍中使用了另一種寫法,即「冱霍」。但在現代,主流的寫法仍然是「曶霍」。
1. 詩人用曶霍的詞句描述了夜晚的凄涼之感。
2. 在悲傷的事情發生後,他心中充滿了曶霍。
3. 他面對曶霍的命運,仍然保持着樂觀的态度。
組詞:曶霍之感、曶霍之情
近義詞:憂傷、痛苦、凄涼
反義詞:安甯、歡樂、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