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瓠脯的意思、瓠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瓠脯的解釋

瓠瓜幹。 晉 程曉 《贈傅休奕》詩:“厥醴伊何,玄酒瓠脯。”《晉書·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瓠脯是漢語中對一種傳統食品的專稱,指用瓠瓜(葫蘆科植物果實)加工制成的幹果或蜜餞類食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一、基本釋義

瓠(hù)指瓠瓜,俗稱葫蘆、瓢瓜,是一種常見的蔬果;脯(fǔ)原指肉幹,後引申為蜜餞果幹。瓠脯即瓠瓜經切片、曬幹或糖漬制成的幹制品,屬古代蔬果加工保存的常見方式。其核心含義強調以瓠瓜為原料的加工食品形态,兼具食用與儲存功能。

二、曆史文獻記載

瓠脯的制作可追溯至古代農書典籍。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瓠》載:“破以為脯,蓄積既多,停久不壞”, 明确記錄了将瓠瓜切片制脯以長期保存的工藝。清代《廣群芳譜·蔬譜》亦提及“瓠可為脯”,印證其作為傳統加工技藝的延續性。

三、文化意涵

在古代飲食文化中,瓠脯被賦予節儉與物盡其用的象征。如《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中的“壺”(通“瓠”), 暗示瓠瓜收獲後加工貯藏的習俗。唐宋詩詞亦常見以“瓠脯”喻指清簡生活,反映古人對食材的充分利用智慧。

四、現代釋義延伸

現代漢語詞典中,“瓠脯”一詞雖不常用,但仍保留其本義。《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瓠瓜制成的果幹”, 強調其制作原料與成品形态。部分方言區(如華北)仍沿用此稱,指代曬幹的瓠瓜條,常見于炖煮菜肴或藥膳配料。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瓠脯"詞條
  2. 賈思勰《齊民要術·卷第二種瓠第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詩經·豳風·七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毛詩注疏》)
  4. 《廣群芳譜·蔬譜》(清代刻本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瓠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2.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結合權威詞典或文獻(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制寶玦備忘錄暢顔傳柑祠壇打樂刁酒睇目鼎铛玉石端僚敷料恭而有禮锢定規戒孤孽國泰民安好相恨怒歡語話音火筆畫講圖鑒局薦仍澆本機臂激伶金冠進退失所計窮力盡空喉孔穴跨班媿悔浪舌雷紋樂悅聯接鹿盧榜蠻書媒體闵參旁磔膨張平陽鉗羅七步成章麴禁乳犢不怕虎上言沙湧射宮盛積試管屍骸挑谑頭痛抟氣悟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