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杜的意思、鄠杜的詳細解釋
鄠杜的解釋
鄠縣 與 杜陵 。 杜陵 , 漢宣帝 陵墓。靠近 長安 ,為勝地。 漢 班固 《西都賦》:“ 商 洛 緣其隈, 鄠 杜 濱其足。” 唐 許渾 《别劉秀才》詩:“孤帆夜别 瀟 湘 雨,廣陌春期 鄠杜 花。” 明 何景明 《寄三子詩》:“ 鄠 杜 終南 曲, 邠 岐 渭北 陲。”
詞語分解
- 鄠的解釋 鄠 ù 中國秦代邑名,在今陝西省戶縣北。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鄠杜”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詞義
- 讀音:hù dù(“鄠”不讀作wú或chú,正确發音為hù)。
- 詞義:指古代鄠縣與杜陵兩地。杜陵是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所在地,位于長安(今西安)附近,漢代以來以風景秀麗著稱,成為文人墨客筆下常提及的勝地。
二、文學與曆史背景
-
地理範圍
- 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漢代屬京兆尹管轄。
- 杜陵:位于今西安市東南,因漢宣帝陵墓得名,唐代仍為長安近郊名勝。
-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鄠杜”常象征山水勝景或寄托對自然風光的向往。例如:
- 唐代許渾《别劉秀才》:“廣陌春期鄠杜花”;
- 明代何景明《寄三子詩》:“鄠杜終南曲”。
三、綜合釋義
- 曆史文獻:漢代班固《西都賦》提到“鄠杜濱其足”,印證其作為長安周邊重要地理标志的地位。
- 現代含義:如今多用于古詩詞解析或曆史地理研究,特指西安周邊具有人文底蘊的景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引用或曆史沿革,可參考《西都賦》《全唐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鄠杜: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鄠杜》是一個表示地名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鄠(hù)和杜(dù)。鄠的部首是阜(fù),杜的部首是木(mù)。根據筆畫數的統計,鄠杜總共有12畫。
《鄠杜》的來源和繁體
鄠杜一詞最早來源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該詞表示的是古代秦國首都的地名,即今天的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鄠杜一詞并沒有繁體字形式,隻有簡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鄠杜的字形稍有變化。鄠的上部由冖替代,而杜的上部則由竹替代。這些變化在傳承中逐漸消失,現代漢字的字形則基本統一為今天的樣子。
《鄠杜》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鄠杜是古代秦國的首都。
組詞:鄠杜城、鄠杜區、鄠杜景區
近義詞:秦都、秦府
反義詞:其他地名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