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ll painting;painted scroll] 裱後帶軸的圖畫(總稱)
山水畫軸
(1).裱禙後帶軸的圖畫。 宋 林逋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詩:“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碁枰葑上田。”《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那娘子一手好針線繡作,曾繡一幅 觀音 大士……裱成畫軸,取回來掛在一間潔淨房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皮》:“共視人6*皮,眉目手足,無不備具。道士卷之,如卷畫軸聲。”
(2).指如畫的自然景色。 元 尹廷高 《平遠亭》詩:“煙樹夕陽開畫軸,風帆沙鳥伴吟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畫軸漢語 快速查詢。
“畫軸”是傳統中國書畫裝裱的重要形式,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畫軸指裝裱後帶有軸杆的卷軸式書畫作品,通常作為懸挂展示或收藏的載體。其核心特點是裝裱完成後帶有可卷起的軸杆,便于收存和展開觀賞(、)。
在文學語境中,“畫軸”可引申為如畫卷般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例如元代尹廷高詩句“煙樹夕陽開畫軸”,将黃昏景色比作展開的畫卷(、)。
注:如需了解更多裝裱工藝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藝術史文獻補充。
《畫軸》是指繪有圖畫的卷軸狀物品。通常在東方繪畫中使用,尤其在中國書畫中非常常見。畫軸既是一種裝飾品,也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繪畫的内容和卷軸的形式,表達出了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追求。
《畫軸》的拆分部首是「⺍」和「⺮」。它的拼音是「huà zhóu」。根據規範的漢字拆分法,「⺍」的筆畫數是1,而「⺮」的筆畫數是5。
《畫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書法和繪畫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為了展示和保存作品,人們開始使用卷軸形式的紙張。這種形式可以滾動展開,便于保存和欣賞。逐漸形成了中國繪畫的獨特風格。
《畫軸》的繁體字是「畫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畫軸」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上方的「畫」字使用了「舛」的舊字形,由三個「人」字組成,下方的「軸」字則使用了「車」的舊字形,含有車輪的形象。
1. 手捧畫軸,欣賞着其中展現的藝術之美。
2. 這幅畫軸是一位著名畫家的傑作。
畫冊、畫布、畫家、畫廊、畫室
圖軸、畫卷、繪畫、畫作
卷軸、紙軸、文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