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lorescence] 指花在軸上的發育和排列方式
花序是植物學術語,指花在莖上的排列方式及結構,表現為多朵花按一定規律着生于花枝上的整體形态。花序的分類依據開花順序、分枝模式等,常見類型包括:
總狀花序
花軸不分枝,各花有柄且排列于長軸上,自下而上開放,如油菜、紫藤未搜索到來源。
傘形花序
花軸縮短,各花柄近等長,從一點向四周放射狀排列,如蔥、人參。
頭狀花序
花軸膨大成盤狀,無柄小花密集生于頂端,如向日葵(外圍舌狀花,中央管狀花)、蒲公英。
穗狀花序
花軸直立,無柄小花直接着生于軸上,如車前草、小麥。
有限花序(聚傘類)
頂端花先開,生長受限制,如石竹、馬鈴薯。
分類依據:
功能意義:花序的形态適應傳粉策略,例如傘形花序便于昆蟲集中訪問,穗狀花序利于風媒傳粉。不同排列方式影響植物繁殖效率及生态適應性。
《花序》是指花朵在花莖上排列的次序和形狀,也可以用來描述一種植物的開花方式。
《花序》的拆分部首是⺾,拆分後的筆畫是17畫。
《花序》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形容植物開花的一種排列方式。
《花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花序」。
在古時候,「花序」的寫法與現在相同。
1. 這種植物的花序十分美麗,形如水滴。
2. 這個園林設計了多種不同的花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景觀。
1. 花卉(指花朵的總稱)
2. 花瓣(花朵的組成部分)
3. 花蕾(花朵未開放時的狀态)
4. 花簇(聚集在一起的多朵花)
花序的近義詞有:花序列、開花次序。
花序的反義詞是亂序,即花朵無規律地排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