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旋曲折貌。 唐 王績 《遊北山賦》:“連峯雜起,複嶂環紆。”
“環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描述事物回旋、曲折的形态,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環纡”意為回旋曲折的樣子,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觀(如山巒、水流等)的蜿蜒起伏之态。
出處與用例
唐代王績在《遊北山賦》中寫道:“連峯雜起,複嶂環纡。”此句描繪了連綿山峰與重疊山巒交錯回旋的景象,凸顯“環纡”的意境。
構詞解析
相關詞彙
與“纡”相關的詞語多含曲折、華貴之意,例如: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典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詩詞、古文賞析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以獲取更精準的語義演變和用例。
《環纡》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環繞、纏繞。
《環纡》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11。
《環纡》是由環和纡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環表示物體的形狀呈環狀,纡表示纏繞、曲折。
《環纡》的繁體字為「環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中國人常采用「兜」字形書寫纡,即兜字下部左右加彎曲線。
1. 她的手指間環繞着一條金色的項鍊,顯得格外優雅。
2. 森林裡的小徑纡回盤旋,仿佛帶領着我探索神秘的世界。
3. 這條河流環纡着整個村莊,為村民們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
1. 纡尺:表示用尺子繞着物體的長度。
2. 環繞:表示圍繞、包圍。
3. 纏繞:表示交織、連續地繞行。
1. 纏繞:表示糾纏、缭繞。
2. 繞行:表示繞過、繞行。
3. 圍繞:表示環繞、包圍。
解開:表示解除、開啟。
散開:表示分散、散開。
直線:表示筆直、徑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