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 赤縣 神州……中國外如 赤縣 神州 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後因以“環瀛”指宇宙、世界。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俯環瀛而極望,積蘇非遙;出雲漢而高踐,靈槎可記。” 梁啟超 《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當其盛也,炙手可熱,威震環瀛。”
(2).指大海。 清 王韬 《變法自強下》:“自與泰西諸國通商立約以來,盡舟航之利,歷環瀛之遠,視萬裡有如咫尺,經滄波有同袵席,國無遠近,皆得與我為鄰。”
“環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解釋:
宇宙/世界的代稱
源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鄒衍的“大九州”學說。該學說認為,中國所在的“赤縣神州”外有九個類似的大陸,外圍被裨海環繞;九個這樣的區域外又有更大的“瀛海”包圍,形成天地邊際。因此,“環瀛”被引申為宇宙或世界的象征。
指代大海
因“瀛”字本身有“大海”之意(如“瀛海”),故“環瀛”也可直接表示廣闊海洋,尤其在文學語境中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地域性用法,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及地方志文獻。
《環瀛》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環遊四海”或“周遊世界”。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環”和“瀛”。
拆分成部首後,可以發現,“環”字的部首是“囗”,筆畫數為6;而“瀛”字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17。
《環瀛》一詞來源于古代典籍《後漢書·大宛列傳》,其中描述了西域國家大宛的犬戎使者賈谧環遊世界的故事。這個詞後來被用來表示旅遊、遊曆等意思。
《環瀛》的繁體字為「環瀛」。
據了解,古時候《環瀛》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最常見的寫法是和現代一樣的「環」和「瀛」。
1. 他騎着摩托車環瀛四方,遊曆了許多風景名勝。
2. 我計劃明年夏天去環瀛一番,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
組詞:環遊、環球。
近義詞:遊曆、周遊。
反義詞:停留、局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