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選·潘嶽〈閑居賦〉》:“其東則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閑。環林縈映,圓海迴淵。” 李善 注引 仲長統 《昌言》:“溝池自周,竹木自環。”後因用指明堂或太學。《陳書·儒林傳·沉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於兩京。” 唐 李峤 《讓成均祭酒表》:“分辭榮於瑣闥,仍籍寵於環林。”
“環林”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古典文獻中的本義 該詞最早見于西晉潘嶽的《閑居賦》:“其東則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閑。環林縈映,圓海迴淵。”。李善注引東漢仲長統《昌言》“溝池自周,竹木自環”,原指太學(古代最高學府)或明堂(帝王宣教場所)周圍環繞的林木,後成為明堂/太學的代稱。例如《陳書·儒林傳》用“環林璧水”代指學術聖地,唐代李峤更以“環林”直接指代太學。
二、現代語義延伸
參考資料權威性說明:本文釋義綜合采納自滬江詞典(高權威性)與《閑居賦》原注,名字解析參考姓名學資料。因權威性過低未采用核心信息。
《環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充滿了綠樹、花草等環境的林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自然風景美麗、環境宜人。
《環林》這個成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木”。部首“⺾”意指“艹”,表示草木植物,也可以稱為“草頭”。部首“木”則代表樹木。
根據拆分部首的筆畫,成語《環林》總共有11個筆畫,其中“⺾”部首有3個筆畫,而“木”部首有8個筆畫。
成語《環林》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切考證,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應該源于古人對自然環境的贊美與向往。
在繁體字中,《環林》的寫法與簡體字沒有差别,都是用「環林」來表示。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環林》可以寫作「環林」,使用的是古代的繁體字形,其字形更為複雜,筆畫更多。
1. 這片公園被百花綴滿,真是一片美麗的《環林》。
2. 村莊周圍的山林如詩如畫,是一片《環林》。
組詞:環境、環狀、環行、林地、林蔭、花林、森林
近義詞:綠樹成蔭、綠意盎然、如畫美景
反義詞:晴空萬裡、一望無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