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王安石 的小名。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十:“ 王荊公 之生也,有貛入其室,俄失所在,故小字 貛郎 。” 宋 劉克莊 《田舍》詩:“ 貛郎 一肚皮《周禮》,浪説求田意最高。”
“貛郎”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貛郎(拼音:huān láng)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小名(乳名)。據宋代邵博《聞見後錄》記載,王安石出生時曾有“貛”(一種類似獾的動物)進入其居室,隨後消失,因此家人為他取小名“貛郎”。
這一稱呼在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需注意兩點:
《貛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個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形狀像豬,毛發細密而柔軟,據說可以避邪、驅病、辟邪。
《貛郎》由3個部首組成:貝、羊、豕。它的拼音是huān lǎng。
根據網絡部首字典查詢,貝字旁是8畫,羊字旁是6畫,豕字旁是7畫,加上頭部的1畫,一共是22畫。
《貛郎》一詞最早出自古代的文獻《山海經》,在古代神話中經常被提及,并且被賦予神奇的力量。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獨特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貛郎》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貛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貛郞」寫作「貛郞」,也可以寫作「貆郞」。
1. 我聽說《貛郎》可以驅邪辟病,很神奇。
2. 這個故事裡有一隻神奇的《貛郎》,能給人帶來好運。
1. 貛貓
2. 貛獸
3. 貛皮
1. 精怪
2. 神獸
3. 福獸
1. 普通動物
2. 普通人
3. 普通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