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後指畫。 唐 杜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詩:“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
(2).在背後指點。 宋 惠洪 《南昌重會汪彥章》詩:“去年興發看京華,笑傲清狂人背指。”
“背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向後指畫
指在動作中向後方的示意或描繪,常見于詩文場景描寫。例如唐代杜甫《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中“櫓搖背指菊花開”,描繪搖橹時手部向後指的動作。
在背後指點
表示暗中議論或評價他人,帶有一定主觀色彩。如宋代惠洪《南昌重會汪彥章》中“笑傲清狂人背指”,暗指他人背後的議論。
“背”字本義為“脊背”,引申為“相背”“背離”等含義。結合“指”的動作,“背指”在古漢語中多用于具象動作或隱喻性表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背指》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背對着或背靠着某物。
《背指》這個詞的主要部首是「⺼」和「指」。其中「⺼」是肉的象形,表示肉背靠在一起的形狀;「指」是插入的意義。整個詞彙由10個筆畫組成。
《背指》一詞最早見于《爾雅·釋人》篇,但具體的來源尚無确切的出處。
《背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背指」。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書寫規則,《背指》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的古樸和筆畫的順序上。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在上方,「指」在下方,以表示「肉背靠着插入」的意義。
1. 他背指着牆壁,站在房間的一角。
2. 孩子們圍成一個小圈,背指着一張桌子。
1. 背景
2. 指示
3. 指南
1. 背負
2. 背靠
3. 背面
1. 面對
2. 正對
3. 朝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