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社會中臣下對皇帝的稱呼。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國事如此,惟乞皇爺聖衷獨斷。”
“皇爺”是漢語中的曆史稱謂,主要用于封建社會的特定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是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的尊稱,拼音為huáng yé,注音符號為ㄏㄨㄤˊ ㄧㄝˊ。其核心含義指向最高統治者,常見于奏章、對話等正式場合。
用法與語境
曆史背景
不同朝代對皇帝的稱呼各有特色,如:
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不用于日常交流,僅見于曆史研究、文學創作或古裝影視劇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對皇帝的稱呼體系,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皇爺》一詞指的是皇帝的父親或是皇帝的長輩。在古代宮廷社會中,皇帝的父親或長輩地位崇高,被尊稱為皇爺。
根據《康熙字典》,《皇爺》的拆分部首為「白」,總筆畫為20畫。
《皇爺》一詞源于古代宮廷禮制,宮廷中為了表示對皇帝父親或長輩的尊敬,使用了這個稱謂,以彰顯他們的崇高地位。
《皇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皇爺」。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皇爺》一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皇野」。
1. 皇爺親自下旨,賜予臣民豐厚的賞賜。
2. 皇爺的谕旨馬上傳達到全國各地。
1. 皇爺父親
2. 皇爺長輩
3. 皇爺兄弟
1. 高堂
2. 上官
3. 父皇
1. 臣子
2. 華妃
3. 世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