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知的意思、備知的詳細解釋
備知的解釋
周知;盡知。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三:“太古神聖之人,備知萬物情态。” 清 姚鼐 《揚雄太玄目錄序》:“蓋彼不備知聖人之道,而以所窺於老氏者為同乎《易》,於是作《太玄》以拟《易》而無慙也。”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 知的解釋 知 ī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 使知道:通知。知照。 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 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
網絡擴展解釋
“備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備知(拼音:bèi zhī)意為“周知;盡知”,指對事物有全面、詳盡的了解。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對情況或知識的完全掌握。
二、詳細解釋與用例
-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提到:“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表達對事物複雜性的全面認知。
- 宋代李石《續博物志》稱:“太古神聖之人,備知萬物情态”,形容聖人對萬物的透徹了解。
- 清代姚鼐在《揚雄太玄目錄序》中批評揚雄未能“備知聖人之道”,說明該詞常用于學術或哲理論述。
-
語義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事先了解、預先準備”,強調對未來的預判(如:“備知風險”),但此用法較罕見且多見于口語化語境。
三、權威來源辨析
- 漢典(高權威)和滬江詞典(高權威)均以“周知;盡知”為核心釋義,輔以古籍例證。
- 部分中等權威來源(如文章屋、查字典)補充了組詞和造句,例如“備知萬物”“備知風險”。
四、總結
“備知”主要用于書面語境,側重對事物全面、透徹的知曉。 若需表達“預先準備”之意,建議結合上下文使用,避免歧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雪賦》《續博物志》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知(bèi zh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備忘、備案”的意思。現在讓我來為你詳細介紹備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備知的拆分部首是“讠”和“口”,它們分别代表“言語”和“口氣”。根據《康熙字典》,備知的總筆畫數是13畫。
備知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備”和“知”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備”表示“準備、預備”的意思,而“知”則表示“了解、知道”的含義。因此,備知的整體意思是“準備好并了解的事物”。
備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上是一樣的,隻是筆畫結構稍有不同。
在古代,備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說文解字》,備字在古代會寫成“頦”,而“知”字在古代是由“矢”和“口”組成的。
下面是一些例句來幫你更好地理解備知:
1. 請把會議備知好,以便在明天的讨論中發揮你的觀點。
2. 我備知明天有個重要的考試,所以今晚要好好複習。
關于備知的組詞,可以有備忘錄、備案、備考等。
與備知相近的詞語可以是備忘,反義詞則可以是不知、不備等。
希望這些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