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皇支 ”。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陳書·始興王伯茂傳》:“言念皇支,尚懷悲懣。”《北史·樊子蓋傳》:“朕遣 越王 留守 東都 ,示以皇枝盤石,社稷大事,終以委公。”《太平廣記》卷二三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張李二公》:“ 唐 開元 中,有 張 李 二公,同志相與,於 泰山 學道。久之, 李 以皇枝,思任官,辭而歸。”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惟皇帝陛下,悲深天性,痛極皇枝。”
“皇枝”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áng zhī,其核心含義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成員,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陳書》《北史》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皇枝,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皇,音huáng,意思是帝王的稱號,也指稱帝王家族;枝,音zhī,意思是樹幹分支。合在一起,表示帝王家族的後代。
皇字的部首為白字旁,枝字的部首為木字旁。
皇字由9個筆畫組成,枝字由8個筆畫組成。
皇枝一詞源自《後漢書·帝紀第六》:“上遣太中大夫孫建為饒舌郎,職掌承塵,佐司徒長史嚴光。”印度梵語将佛經翻譯成中文時,将"皇子"翻譯為"皇枝"。
《皇枝》的繁體寫法為「皇枝」。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存在一些變化,皇字可能會有其他的寫法,但現代漢字中通用的寫法是“皇”。
皇枝代表着帝王家族的延續。
皇室、皇位、皇族、皇帝、皇後。
皇胄、皇裔。
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