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黃衰萎。 唐 白居易 《開襟》詩:“黃萎槐蘂結,紅破蓮芳墜。” 金 雷淵 《月下同飛伯觀畦丁灌園得畦字》:“黃萎漸蘇息,緑潤俄凄迷。”
“黃萎”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黃萎”指植物或葉片因缺水、病害等原因呈現枯黃衰萎的狀态。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開襟》中描述“黃萎槐蘂結”,即用此詞形容槐花枯黃凋零的樣貌。
在農業領域,“黃萎病”是一種由真菌(如大麗輪枝菌)引起的植物維管束病害,具有以下特點:
提示:若涉及農作物防治,需采取輪作、抗病品種或生物藥劑等方法。具體防治措施可參考農業專業資料。
黃萎是指植物生長過程中突然發生的黃化和枯萎現象,常見于植物受到病蟲害、水分、養分不足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黃萎的拆分部首是⼩⽊和⾜,部首拼⾳為雜。黃萎的總筆畫數為22劃。
黃萎這個詞的來源于植物枯萎的現象,黃表示植物受到病害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呈現黃化的狀态,萎則表示植物的生長受阻止而産生萎縮的現象。
黃萎的繁體字寫作黃萎。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黃萎的古代寫法較為穩定。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黃枯”,采用了早期的繁體字樣式。
1. 這株植物因為缺乏陽光而出現了黃萎的症狀。 2. 農田裡的莊稼發生黃萎後,農民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防治病害。
1. 枯萎 2. 園藝 3. 栽培 4. 營養 5. 犯害 6. 防治
1. 黃化 2. 枯黃 3. 萎黃
1. 碧綠 2. 茁壯 3. 茂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