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土的意思、黃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土的解釋

[loess;yellow earth] 不成層的垆坶沉積物,其顆粒大小介于粘土與細砂之間,呈淺黃色或黃褐色,廣泛分布于北美、歐洲和亞洲,現在一般認為主要是由風沉積的,常為鈣質并往往含貝殼、骨骼和哺乳動物的牙齒以及碳酸鈣結核,有時也含氧化鐵結核而形成可大量貯水的優質土壤

詳細解釋

(1).土壤的一種。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淺黃或黃褐色,内部空隙較大,用手搓撚容易成粉末。土質肥沃。我國西北部是世界有名的黃土地帶,土層厚度可達二三百米。《史記·三王世家》:“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黃土。” 宋 蘇轼 《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磐石石盡乃得泉》詩:“今朝僮僕喜,黃土復可摶。”

(2).指墳墓。 宋 梅堯臣 《和韻三和戲示》:“莫計暄寒與風雪,古來黃土 北邙 堆。” 元 楊果 《摸魚兒·同遺山賦雁丘》詞:“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 清 陳維崧 《賀新郎·汝州月夜被酒感懷董二》詞:“明月也知千裡共,炤盡 秦 樓 楚 戍,應漸到故人黃土。” 巴金 《愛爾克的燈光》:“許多可愛的生命葬入黃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地理學術語與文化意象。從地質學角度解釋,黃土指第四紀時期形成的灰黃色粉砂質沉積物,顆粒粒徑以0.005-0.05毫米為主,具有垂直節理發育、多孔隙等特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其本質為"由風力搬運堆積而成的黃色粉土,質地疏松,具有直立性"。

在自然屬性層面,黃土具有典型的風成沉積特征。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表明,我國黃土高原的堆積厚度可達150-300米,形成年代跨越240萬年,完整記錄了第四紀古氣候演變序列。其礦物組成中石英約占50%,長石20-30%,黏土礦物10-15%,碳酸鹽含量隨深度增加而升高。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物質載體,《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指出,黃土高原地表覆蓋的肥沃土層為農耕文明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其特有的團粒結構兼具保水性與透氣性,特别適宜粟、黍等旱作農作物生長。但過度開墾導緻的土壤侵蝕問題,使得黃土高原成為全球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之一,年侵蝕模數最高達3萬噸/平方公裡。

在文化象征層面,黃土常被賦予故土、根源的意象。民俗學研究顯示,黃河流域的"黃土造人"神話、社稷壇五色土祭祀等文化傳統,均體現出黃土在中華文化中的神聖地位。現代地質學奠基人劉東生院士團隊通過磁性地層學研究,确證中國黃土沉積序列與深海沉積物氧同位素記錄具有高度一緻性,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建立了重要标尺。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黃土”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黃土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陸相沉積物,主要由風積作用形成,呈淺黃色或黃褐色,顆粒介于粘土與細砂之間,質地疏松易碎,含多量鈣質和孔隙。其典型特征包括垂直節理發育,遇水易崩解,幹燥時較堅硬。

二、主要特性

  1. 理化性質

    • 具有多孔性,垂直節理顯著,濕陷性明顯(浸水後易塌陷)。
    • 化學成分以石英、長石、碳酸鹽為主,含鈣質結核或氧化鐵結核。
  2. 地理分布
    全球主要分布于北美、歐洲和亞洲幹旱、半幹旱地區。我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黃土地帶,土層厚度可達200-300米。

三、應用與影響

  1. 農業價值
    因富含礦物質,黃土土壤肥沃,但水土流失嚴重,需科學治理。

  2. 藥用功能
    未被污染的黃土可入藥,具有和中解毒、消腫療瘡功效,常用于治療中暑吐瀉、痢疾等。内服需煮沸澄清,外用可調敷或溫熨。

  3. 科研意義
    黃土沉積層中的顔色和粒度變化為研究古氣候、恢複古環境提供重要依據。

四、相關風險

黃土濕陷性可能導緻地基沉降,對工程建設造成危害,需通過工程措施加固處理。

如需更完整的定義擴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人民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埃塞俄比亞高原奧主比肩而立炳炳琅琅駁放插帶婆籌筆驿廚船從容不迫單打得勝褂點兵抵面馱垛方針反悔豐子恺負輸趕趁更年期綜合征共養涫涫蠱雕韓江好家夥黃童白颠花茸灰除犄裡旯旮京債緊峭舊人汲縣冢匡相累罰連理杯領綫龍牌靡薄明見木胎畝畹内尚書篇技聘賢皮靴嚅唲三善禅變升化設佩水瓶肆義縮手填委讬麗網站委國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