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天及天神的尊稱。《書·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楚辭·離騷》:“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漢 許慎 《五經異義·天號》引《古尚書說》:“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詩之一:“妻孥朋友來相弔,唯道皇天無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後土在下,這樣的冤獄,要你們才知道呀!”
“皇天”是中國古代對“天”的尊稱,常與“後土”并用,代指天地神靈。以下是詳細解釋:
“皇天”指對天及天神的尊稱,強調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古籍中,“皇”有“大”“尊”之義,故“皇天”可理解為“偉大的天”或“至尊的天”。
多用于成語或文學表達,如“皇天不負苦心人”,體現對天道的敬畏與信賴。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左傳》《楚辭》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來源:、2、3、4、8)。
《皇天》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詞語,它通常表示尊貴、崇高和至高無上的天空、天道。這個詞語常常用于形容帝王或君主的統治地位。皇天常被用來賦予神聖和神奇的意義。
《皇天》這個詞的部首是“白”和“日”,共有13個筆畫。
《皇天》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形式是「皇天」。
在古代漢字中,「皇天」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時候寫法可以是「皇天」、「皇天」或者「皇天」。
1. 君主将自己的權威視為皇天無上。
2. 他們對皇天的崇拜和敬畏是無比虔誠的。
3. 衆人恭敬地望着天空,仰視着皇天。
組詞:皇室、皇家、皇帝、皇權、皇冠、皇位等。
近義詞:至尊、天尊、王者、至高等。
反義詞:平民、庶民、卑微、低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