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顔料名。作塗料用。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槐子白礬,價五分;瓜兒粉二斤,價一分;黃碌四斤,價四分。”
“黃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明代《宛署雜記·經費上》記載:“黃碌四斤,價四分”,說明它在古代屬于常見且成本較低的顔料,可能用于建築或器物表面的塗飾。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原文或化學分析,可參考《宛署雜記》及相關古代工藝研究。
黃碌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黃(日旁)和碌(石旁)。它的筆畫總數為20畫,其中黃部分為12畫,碌部分為8畫。
黃碌一詞的源自可追溯到古代漢語,起初其意思是“圓滾滾、旋轉不停”。如今在現代漢語中,黃碌則用來形容人或物體來回移動,比喻行為活躍而不穩定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黃碌的寫法為黃轆。黃是黃色的意思,轆是指有軸承的物體,可以旋轉。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黃碌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黃字最早被寫作“黽”,與現代的“黃”字還是有些差異。碌字則被寫作“嚕”,與現代的“碌”字相似但不完全一樣。
1. 在球場上,他像黃碌一樣跑來跑去。
2. 小貓不聽話,一直在屋子裡黃碌。
形容詞:黃碌黃碌、忙碌不息
副詞:奔波黃碌、來回黃碌
動詞:忙碌
黃碌的近義詞有:活躍、繁忙、忙碌、忙亂
黃碌的反義詞有:安定、甯靜、穩定、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