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蹲在臂套上的蒼鷹。比喻擺脫羁絆欲展鴻圖的人。
“鞴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字面指蹲在臂套(鞴)上的蒼鷹。這裡的“鞴”是古代獵人使用的皮質臂套,用于架鷹狩獵。
比喻意義
常比喻渴望擺脫束縛、施展抱負的人,強調志向高遠與行動力,例如形容胸懷大志卻暫未得志的能人。
延伸用法
在成語“鞴鷹绁犬”中,與“牽狗的纨绔子弟”組合,暗指貴族子弟縱情享樂的生活狀态。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鴘鷹”(指二歲鷹或象征勇敢)、“鞲鷹”(調教于臂鞲的鷹)等詞區分,三者字形、讀音及含義均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鞴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馴鷹人的稱號。在古代,人們養鷹作為狩獵的伴侶,因此鞴鷹成為了馴鷹人的代稱。
《鞴鷹》的拆分部首是革(gé)和鳥(niǎo),總共有21個筆畫。
《鞴鷹》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記載。但可以推測,由于古代鷹的馴養需要使用鞴,而馴鷹人又被尊稱為鞴鷹,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鞴鷹》的繁體字為「鞴鷹」。
在古代,鞴鷹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其中「鞴」的上部分是「革」,下部分是「邑」,形狀類似于一個帶有鞍的馬;「鷹」是「鳥」的古字形,鳥的形狀在上面加了「黑」,下面加了「王」。
他以鞴鷹督促學生們努力學習。
除了成語《鞴鷹》外,沒有直接與之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包括:鷹者、養鷹人。
沒有直接的反義詞與《鞴鷹》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