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驚惶不安。《漢書·外戚傳上·史皇孫王夫人》:“ 仲卿 載 迺始 共求媪,媪惶急。”《後漢書·馬嚴傳》:“時京師訛言賊從東方來,百姓奔走,轉相驚動,諸郡遑急,各以狀聞。”
(2).急迫;迫切。 許傑 《白雪的消融》:“在這樣的遑急的等待春的到來的日子中,我們會特别的覺得這日子的難以挨過。”
“遑急”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áng j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漢語詞典進一步學習。
遑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事物不急躁,鎮靜沉着的狀态。遑急的人不會因為緊急的情況而失去冷靜。
遑字拆分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2個筆畫。
遑字最早是從“黃帝内經”中引用的,表示“不足以急”,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意思。
遑字的繁體字是曠。這是兩個不同的字形,但它們的讀音和意思都是一樣的。
在古代,遑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主要是在部首的位置和一些細節上有所差異。
1. 他面對困境時仍然保持遑急的态度。
2. 遇到大事情要冷靜思考,不能一時遑急做出決定。
3. 她的表現讓人感到遑急,完全沒有預料到她會如此泰然自若。
1. 遑視:漠視、置之不理。
2. 遑論:不再多說、不予讨論。
3. 遑思:不再深思、不再糾結。
鎮定、沉着、泰然、淡定。
急躁、慌張、緊張、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