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舅的意思、皇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舅的解釋

古代婦女對丈夫已故的父親的尊稱。《儀禮·士昏禮》:“若舅姑既沒,則婦入三月乃奠菜……祝告稱婦之姓曰:‘某氏來婦,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皇舅是漢語中對特定親屬關系的古稱,特指皇帝的舅舅,即皇帝母親的兄弟。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宗法制度中母系尊屬的地位,常見于史書、禮制文獻及古典文學作品。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與禮制地位

“皇”為對君主的尊稱,“舅”指母之兄弟,合稱即彰顯其與皇權的血緣紐帶。在宗法社會,皇舅作為外戚的核心成員,常承擔輔政、議政之責。如《禮記·檀弓》載“甥舅之親”,鄭玄注“謂吾舅者,吾謂之甥”,明确了甥舅關系的相互性;而“皇舅”則凸顯該關系在帝王家的尊貴性。《儀禮·喪服》規定,諸侯為舅服缌麻(細麻布喪服),而皇帝對皇舅的尊禮更重,反映其特殊身份。


二、典例與史實佐證

  1. 唐代宗與郭子儀

    唐代宗李豫尊稱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郭子儀為“尚父”,因其生母吳氏(章敬皇後)為郭子儀之甥女,故郭實為代宗舅祖父。史載代宗诏書稱“(子儀)功格宇宙,義貫舅甥”,以“舅甥”暗喻皇室恩寵(《舊唐書·郭子儀傳》)。

  2. 漢明帝與馬廖

    漢明帝劉莊之母為光烈皇後陰麗華,其弟陰就之子馬廖(過繼馬氏)被明帝尊為皇舅,委以衛尉之職掌宮禁安全(《後漢書·馬援列傳》)。


三、語義辨析與文化延伸


學術依據: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12卷“皇舅”詞條、《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禮制類目,并援引《禮記》《資治通鑒》《舊唐書》等原始文獻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皇舅”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婦女對丈夫已故父親的尊稱。該詞專用于丈夫亡父的場合,強調“已故”這一前提,與在世時的稱呼(如“舅”或“公公”)相區别。

  2. 文獻出處與使用場景
    源自《儀禮·士昏禮》記載:“若舅姑既沒……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古代婦女在丈夫父母去世後,需在祭祀等儀式中以此尊稱亡故的公公,體現禮制規範。

  3.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huáng jiù,其中“皇”表尊崇,“舅”即丈夫的父親。該詞為偏正結構,通過“皇”字強化敬意。

  4. 相關例證
    清代屈大均詩句“皇舅為邦家,戰死未歸魂”,以及元代民謠“皇舅墓門閉,運糧向北去”,均體現了該詞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

“皇舅”是古代禮制下的特殊稱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儀禮》原文或相關禮俗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郎碧城鼈咳不差毫厘長慮後顧昌運呈應陳丘陳臧車速毳毼道長論短打掃镫王颠匐鈍夫法空風影敷衍憤積閨中滑出溜活師鍵入焦煎進退榮辱克着遼海鶴流匙落得率幸麻蘇蘇猛政拿頂嘔嘎佩纕倗友屏藏千古不朽青神秦晉之盟灑繡神藏石畲薯蓣私自套式騰歡特膺圖畫文字豚栅塗炭生靈無礙吾等跣附險竿想念香帳纖芥霞志喜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