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飾的琴徽。借指琴。 唐 劉禹錫 《裴祭酒尚書見示春歸城南青松塢别墅寄王右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詩:“一聞丘中趣,再撫黃金徽。”
“黃金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文學作品中較為特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黃金徽指“金飾的琴徽”,即琴面上用黃金裝飾的琴徽(标記音位的圓形裝飾),後借指琴本身。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詩詞,用以凸顯琴的高貴雅緻。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裴祭酒尚書見示春歸城南青松塢别墅寄王右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
“一聞丘中趣,再撫黃金徽。”
此處通過“黃金徽”代指琴,既描繪了琴的華美,也暗含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撫琴自娛的志趣。
在古漢語中,“徽”還可指代地名(如徽州)或符號标記,但“黃金徽”特指琴徽,屬于具體語境下的專指用法。
現代漢語中,“黃金徽”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例如,網絡詞典中多将其列為古代詞彙,并标注出處。
需注意該詞與現代“徽章”“徽标”等詞無直接關聯,其核心意象仍圍繞古琴展開。如需深入理解,可結合唐代文人詩作及古琴文化背景分析。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如、5提到的文獻)獲取更詳盡的考據信息。
《黃金徽》是一個成語,意為極為珍貴而具有徽章特征的黃金。
《黃金徽》由2個漢字組成,其中“黃”字的部首是“⺤”,共有12畫;“金”字的部首是“钅”,共有8畫。
《黃金徽》一詞出自明代朱權所著的《明夷待訪録》,形容菩薩的香像極為莊嚴美麗,好似用黃金制成的徽章。
《黃金徽》的繁體字為「黃金徽」。
在古代,「黃金徽」可能以「黃金徽」的形式寫作,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幅畫像上的菩薩極為莊嚴,好似一尊《黃金徽》。
2. 他的徽章散發着耀眼的光芒,就像一枚《黃金徽》。
1. 黃金徽章
2. 黃金徽記
3. 黃金徽音
黃金徽的近義詞為黃金徽章,兩者意思相似,指代極為珍貴而具有徽章特征的黃金物品。
黃金徽的反義詞為無價之寶,兩者意義相反,指代價值不可估量的寶貴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