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的意思、北洋的詳細解釋
北洋的解釋
[the Qing Danasty nam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of Liaoning,Hebei and Shandong] 清代指遼甯、河北、山東一帶
詳細解釋
(1).指 渤海 、 黃海 區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今自 二浙 至 登州 與 密州 ,皆由 北洋 ,水極險惡。”
(2). 清 末指 奉天 (今 遼甯省 )、 直隸 (今 河北省 )、 山東 沿海地區。設北洋大臣,由 直隸 總督兼任,統管洋務、海關等事。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洋的解釋 洋 á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 廣大,衆多,豐盛:洋溢。洋洋。 指外國的,外國來的:洋人。洋貨。洋為中用。 指現代化的(區别于“土”):土洋結合。 銀元:大洋。洋錢。 土中 筆畫數:; 部首:氵;
網絡擴展解釋
“北洋”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其定義和指代範圍隨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
一、地理概念
-
宋代至清代
- 最初指渤海、黃海區域,涉及山東、遼甯等沿海地區。例如,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記載“自二浙至登州與密州,皆由北洋,水極險惡”。
-
清代行政劃分
- 清代特指遼甯、河北、山東三省的沿海地帶,并設立“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統管洋務、海關等事務。
二、政治軍事集團
-
晚清時期
- 1861年清政府設立“北洋大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形成“北洋勢力”,代指其掌控的軍事、經濟集團。後袁世凱接任,建立北洋新軍,發展為更龐大的軍閥體系,“北洋”成為袁世凱集團的代稱。
-
民國時期(1912-1928)
- 指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即“北洋政府”。該政權名義上繼承清朝疆域,是首個被國際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但實際由軍閥割據,曆經袁世凱、皖系、直系、奉系四個階段,政治動蕩頻繁。
三、其他衍生概念
- 北洋水師:李鴻章創建的近代海軍,甲午戰争中覆滅。
- 北洋大學: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大學(現天津大學前身)。
“北洋”從地理概念演變為政治軍事符號,反映了中國近代從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複雜曆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曆史文獻中常指地理區域或軍閥政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中國曆史上部分海域的一個地理區域,即今天的渤海或黃海一帶。北洋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北洋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北”,它的部首是⺡,共有5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洋”,它的部首是⺠,共有9個筆畫。
來源:北洋一詞最早是用來指稱北方的大海的,主要用來指代黃海和渤海。在古代中國,黃海即北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為它位于中國的東部沿海,與其他内陸地區相連,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繁體:北洋一詞的繁體字仍然是“北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北洋這個詞的“北”字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的意義和發音仍然相同。
例句:1. 北洋海域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
2. 渤海是北洋的一部分。
組詞:北洋海、北洋艦隊、北洋水師等。
近義詞:黃海、渤海。
反義詞:南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