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洋的意思、北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洋的解釋

[the Qing Danasty nam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of Liaoning,Hebei and Shandong] 清代指遼甯、河北、山東一帶

詳細解釋

(1).指 渤海 、 黃海 區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今自 二浙 至 登州 與 密州 ,皆由 北洋 ,水極險惡。”

(2). 清 末指 奉天 (今 遼甯省 )、 直隸 (今 河北省 )、 山東 沿海地區。設北洋大臣,由 直隸 總督兼任,統管洋務、海關等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洋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明确的曆史地理内涵。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北洋"最初指代中國渤海、黃海區域,後成為清末民初行政區劃概念,特指山東、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甯)等沿海省份。該詞源自清代水師建制,光緒年間設立"北洋大臣",主管通商、外交及軍事事務,職權範圍覆蓋北方沿海地區。

從曆史沿革角度,北洋概念伴隨洋務運動深化。1888年成立的北洋水師是亞洲首支近代化海軍,其駐防區域涵蓋威海衛、旅順等北方軍港。民國時期演變為"北洋政府"政治體系,特指1912-1928年以北京為統治中心的中央政府,由此衍生出"北洋軍閥"等曆史名詞。

地理範疇上,《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界定北洋包含三大要素:①渤海與黃海北部海域;②煙台至山海關的北方海岸線;③特指直隸總督管轄區域,即今京津冀魯遼部分地區。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史學領域,指代晚清至民國初期北方政治軍事集團及其影響範圍。

語言學層面,"北"強調方位屬性,"洋"既指海洋也隱喻西方文明,複合詞構成反映清末中西碰撞的時代特征。《近現代漢語新詞源研究》指出,該詞彙在《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曆史文獻中高頻出現,成為特定曆史階段的區域代稱。

網絡擴展解釋

“北洋”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其定義和指代範圍隨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

一、地理概念

  1. 宋代至清代

    • 最初指渤海、黃海區域,涉及山東、遼甯等沿海地區。例如,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記載“自二浙至登州與密州,皆由北洋,水極險惡”。
  2. 清代行政劃分

    • 清代特指遼甯、河北、山東三省的沿海地帶,并設立“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統管洋務、海關等事務。

二、政治軍事集團

  1. 晚清時期

    • 1861年清政府設立“北洋大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形成“北洋勢力”,代指其掌控的軍事、經濟集團。後袁世凱接任,建立北洋新軍,發展為更龐大的軍閥體系,“北洋”成為袁世凱集團的代稱。
  2. 民國時期(1912-1928)

    • 指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即“北洋政府”。該政權名義上繼承清朝疆域,是首個被國際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但實際由軍閥割據,曆經袁世凱、皖系、直系、奉系四個階段,政治動蕩頻繁。

三、其他衍生概念

“北洋”從地理概念演變為政治軍事符號,反映了中國近代從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複雜曆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曆史文獻中常指地理區域或軍閥政權。

别人正在浏覽...

愛恤暴抗閟密不逼財币采折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馳名中外齒胄雌弱寸口粗中有細大篇墊支度法恩榮宴風涼風旗負職甘脆勾繪灌蕩姑婆豪縱槐望僭違交譽酒浸頭攫醳軍便服蓼蟲令人發指廪然龍草縷金衣埋頭顧影名察民靈默改内宅年關抛露偏善嫔則荠苨群處三資企業商星少君術識準蒜酪钿钗同參通酬瓦裂玩志小除夕小娥小猴子卸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