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飾以花紋圖案狀如覆井形的天花闆。 唐 許渾 《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詩:“繡梁交薜荔,畫井倒芙蓉。”參見“ 藻井 ”、“ 綺井 ”。
“畫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區分:
指古代建築中飾有花紋、形似覆井的天花闆結構,常見于寺廟、宮殿等建築頂部裝飾。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
()提到“畫井”作為成語,比喻“隻在紙上構想而不付諸行動”,類似“紙上談兵”。但此用法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或誤用。
《畫井》是一種成語,意思是用水墨畫的方式描繪出井的形狀。
《畫井》的拆分部首是⺮(竹字底)和二(兩點水),它的總筆畫數是7畫。
《畫井》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出自西漢初年文學家賈誼的《水經注》一書。
《畫井》的繁體字是「畫井」。
在古代,「井」字的上半部分是「丼」,下半部分則是「水」。所以當時漢字「井」的寫法是「丼」字加上「二」。
他的繪畫水平高超,能夠用畫井的方式表現出深邃的藝術境界。
畫院、畫室、畫壇。
繪井。
挖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