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華麗寬曠。《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臣出入榮顯,禮容優泰,第宇華曠。”《南史·袁昂傳》:“兼開拓房宇,處以華曠,同財共有,恣其取足。”
(2).華麗暢達。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詞人才子,文體三變,一則啟心閑繹,托辭華曠,雖存工綺,終緻迂迴。”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 張文肅 文邦 ,才雄思贍,抽緒錯彩,遒繹華曠。”
“華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華麗寬曠
指建築或空間既華美又開闊。例如《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中“第宇華曠”,形容府邸宏偉壯麗;《南史·袁昂傳》也提到房宇“華曠”,強調居住環境的寬敞與精美。
華麗暢達
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辭風格華麗且流暢。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稱某些文風“托辭華曠”,指文辭華美而表達自然;顧起綸《國雅品》也用“華曠”評價作品的辭藻與行文氣韻。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建築、空間或文風特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解析或特定文學評論領域。
《華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光輝燦爛、美麗壯麗的樣子。
拆分成部首分别為“十”和“一”,筆畫總計為8畫。
《華曠》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唐風·碩人》中:“華曠其反,住懈其前。”意為花朵豔麗燦爛,花朵結實反而折斷。後來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壯麗輝煌、美麗燦爛的景象。
《華曠》的繁體字為「華曠」。
《華曠》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一般寫法與現代相似。
他站在山頂,俯瞰着整個城市,美麗的夜景令人陶醉,真是華曠壯麗。
華麗、曠達。
絢麗、壯麗。
普通、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