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波動蕩不定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高 曰:憶晚 唐 有‘魚鱗可憐紫,鴨毛自然碧’句。無一字言春水,而晴波滑笏之狀,如在目前。”
(2).指動蕩不定的水波。 清 黃景仁 《貂裘換酒·潞河舟次》詞:“穩買 潞河 舟一葉,載去昔時書劍,趁滑笏,半川漪簟。”
“滑笏”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滑笏(huá h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滑笏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滑字的部首是水,所以拆分為“水”和“骨”兩部分。滑字共有12畫。
笏字的部首是竹,所以拆分為“竹”和“戶”兩部分。笏字共有10畫。
滑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典籍,曾用于官員出使、辭别等場合。在繁體中,滑字和笏字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滑字有一些變體形式。其一種寫法是将水部字形寫在一邊,将骨部字形稍微改變,形成一個修長的竹字作為下部。另外一種寫法是将水部字形拆分為“三”和“幾”兩個字,并将骨部字形稍作改變,形成一個門的字形作為下部。相比之下,笏字的寫法在古代沒有太大的變化。
滑笏在古代常被用來作為一種禮儀工具,用于官員參加重要場合時的儀式。
他輕輕地舉起滑笏,示意大家起立緻意。
滑坡、滑稽、滑雪、滑闆、笏骨、笏字等。
近義詞:滑坡、失誤、滑動
反義詞:堅固、穩定、牢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