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寺獄的意思、北寺獄的詳細解釋
北寺獄的解釋
東漢 黃門署屬下的監獄。主鞫禁将相大臣。因署在宮省北,故名。《後漢書·千乘貞王劉伉傳》:“ 嘉平 元年,遂收 颯 送北寺獄。” 李賢 注:“北寺,獄名,屬黃門署。”《後漢書·李雲傳》:“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 雲 ……送黃門北寺獄,使中常侍 管 霸 與禦史廷尉考之。”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網絡擴展解釋
“北寺獄”是東漢時期由宦官機構黃門署直接管轄的中央監獄,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北寺獄為東漢黃門署下屬的監獄,因位于宮城北側而得名。它主要用于關押和審訊涉及重大政治案件的将相大臣,尤其是與宦官集團對立的士大夫群體()。
2.職能與特點
- 關押對象:以朝廷高官、士人為主,尤其在“黨锢之禍”期間成為鎮壓反對宦官專權者的主要場所()。
- 管理權屬:由宦官(中常侍)直接控制,審訊程式常繞過外朝司法機構,甚至通過皇帝直接下诏或宦官矯诏逮捕()。
- 曆史事件:如延熹九年(166年)李膺等200餘名黨人被囚禁于此,反映了其作為政治鬥争工具的性質()。
3.象征意義
因北寺獄内多關押冤屈者,後世逐漸将其視為“冤獄”的代名詞。例如《後漢書》記載李雲因直言進谏被投入此獄,最終慘遭拷打緻死()。
4.消亡與争議
部分學者認為北寺獄與東漢另一監獄“若盧獄”存在關聯,但史料顯示兩者曾并列存在()。隨着漢末宦官勢力衰落,北寺獄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演變,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後漢書》及學術研究(如、10、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寺獄(běi sì yù)是指位于中國北京的北海公園内的一座古代牢獄。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以及介紹一些相關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北(běi):包含五筆畫,屬于‘‘十’’部首。
- 寺(sì):包含五筆畫,屬于‘‘寸’’部首。
- 獄(yù):包含獨立的五筆畫,無部首。
來源:
北寺獄得名于其地理位置,即地處于北海公園内,是一座古老的牢獄建築。北寺獄于元代建立,被用來關押不法之徒以及政治犯等。
繁體字:
北寺獄(běi sì yù)是北寺獄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北寺獄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目前沒有相關的具體資料,我們無法準确描繪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因犯罪被囚禁在北寺獄中。
2. 北寺獄是一座古老的牢獄,有着悠久的曆史。
組詞:
- 北海公園(běi hǎi gōng yuán)
- 牢獄(láo yù)
- 古代(gǔ dài)
近義詞:
- 監獄(jiān yù)
- 牢房(láo fáng)
反義詞:
- 自由(zì yóu)
- 解救(jiě jiù)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